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2章:废人没有资格再待在这座大殿里消耗帝国的俸禄(三更求追读)(第1/2页)
京城再起风波,这一次波及的范围更广。
而今日的皇极殿,依旧寂静。
寂静本该是这里的常态,但在早朝时分,这种寂静就成了一种刑罚。
百官位列丹陛之下,文东武西,如同一片片被精心修剪过的林木。
他们穿着品阶分明的朝服,头戴乌纱,垂首肃立,从远处看,仪态庄严气度俨然,确有天朝上国之风。
但若走近了,凑到他们不少人的身边,却或许能听到那朝服之下擂鼓般的心跳声。
御史台的给事中李逢春,此刻就清晰地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咚,一声声沉重地撞击着他的胸腔,仿佛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他的后颈已经沁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黏住了衣领,带来一种冰凉而滑腻的触感,让他坐立难安却又不敢有丝毫异动。
他不敢抬头,甚至不敢用眼角的余光去瞟。
因为他知道那寂静的源头来自何处。
来自那高高在上的御座。
御座之上,大明朝新君朱由检已经静坐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
他没有说话。
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司礼监的太监宣读奏本,也没有询问任何部务。
皇帝只是坐在那里。
一手随意地搭在龙椅的扶手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温润的玉石,发出一种极有规律却又微弱到几乎不可闻的声音,另一只手则翻阅着一份不知从何而来的奏疏。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这座空旷到足以容纳千人的大殿里被放大了无数倍,像是一把钝刀在每个人的神经上来回缓慢地切割着。
李逢春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昨日黄昏时的场景。
他的同僚,都察院的王御史,一个以刚直闻名的清流在府邸门口被十几名锦衣卫校尉请上了马车。
没有罪名,没有枷锁。
为首的锦衣卫千户,甚至还对着前来阻拦的王家人客气地拱了拱手,笑得一脸和善。
“王大人莫怕,我家都督说了,就是想跟您对一对账。听闻您天启四年的时候手头紧,在山西万盛和的账上支了三千两银子周转。您看这都过去好几年了,利滚利的也不是个事儿。您要是实在不方便,去我们北镇抚司喝杯茶,慢慢想,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还。”
那番话每一个字都透着体谅,每一个词都显得客气。
但组合在一起却比直接抄家灭门还要恶毒,还要诛心。
王御史的清名,在那一刻碎得比地上的瓷片还彻底。
而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十几天里,几乎每天都在京城的某个角落上演。
锦衣卫,这群曾经只属于魏忠贤的恶犬,如今被新皇解开了锁链,但他们扑咬的对象不再是所谓的东林党,而是……所有的人。
他们的武器不再是那些捕风捉影的莫须有,而是一本本从晋商家中抄出来血淋淋的账册,以及无可辩驳的叫什么...哦,王纪等人从皇帝口中学来的新词儿——“证据链”!
没人知道下一只伸向自家大门的手会在何时出现。
没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否也写在那本黑色的索命簿上。
即便没写,谁又能保证锦衣卫不会写上去?
这种悬在头顶,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利剑所带来的恐惧,远胜于任何一次明确的政治清洗。
而今天御座上的那位新君用他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将这种恐惧催化到了顶点。
你们所有人的把柄,朕都握在手里。
你们的恐惧,朕看在眼里。
但朕,不在乎!
……
与文官集团这边压抑到几乎要凝固的空气不同,另一侧,以英国公张维贤为首的勋贵集团,气氛则显得有些……微妙。
张维贤依旧是那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微微垂着头,仿佛已经快要睡着了,但如果有人能看见他隐藏在袖中的手,便会发现他的手指正兴奋地微微颤抖着。
痛快!
实在是太痛快了!
多少年了?
他们这些开国功臣的后代,在朝堂上被这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压得抬不起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2章:废人没有资格再待在这座大殿里消耗帝国的俸禄(三更求追读)(第2/2页)
他们空有爵位却无实权,眼睁睁地看着这群清流,一面高喊着与民休息一面将国家的财富通过各种手段中饱私囊。
现在报应来了。
这位新君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们武人勋贵的救星!
他不像天启爷那般将权力下放给一个奴才,他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而后用最有效的方式,试图一点点敲碎文官集团那层虚伪的道德金身。
张维贤甚至能想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