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角,辽东的位置。
“所有人都以为皇太极在沈阳厉兵秣马,下一个目标依旧是宁锦一线,朝廷上下,从兵部尚书到边镇总兵都在盯着这里,对吗?”
满桂点了点头,这是毋庸置疑的军事常识,建奴的主力尽在辽东,他们除了从正面硬撼宁锦防线还能做什么?
朱由检的手指却停在了大同以北一个广阔而荒芜的区域。
“他们都错了。”
皇帝的语气云淡风轻。
满桂心中微动,恭敬地开口道:“陛下,臣知晓。昨日朝堂已传遍,皇太极已率军西征,察哈尔的林丹汗一战即溃,仓皇西逃。此举虽能整合漠南,但建奴劳师远征,必也元气大伤,短期内恐无力南下。”
这番话,是朝中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这是后金与蒙古人之间的内斗,大明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甚至乐见其成。
“元气大伤?”朱由检发出一声轻微的冷笑,仿佛在嘲笑这种天真的看法,“满桂,你错了。击败林丹汗从来不是皇太极的目的,那只是他的手段。他的目的是扫清一条路,一条直插我大明腹心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7章:满桂的脑补和惭愧(4K章)(第2/2页)
朱由检的手指如同一柄冷酷的利刃,从科尔沁草原开始,毫不犹豫地向西划去,绕过了整个坚固的辽西走廊,然后猛地一个转折,如毒蛇昂首,直指宣府、大同!
“他会以偏师佯攻宁锦,牵制辽东的主力,而他的大军,真正的精锐,将借着刚刚降服的漠南蒙古诸部之力,从西边直扑京师!”
满桂的脑子“嗡”的一声,几乎无法思考。
西征察哈尔,竟然只是一个幌子!
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整合后的蒙古力量开辟一个大明从未预料到的进攻方向!
“这……”满桂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本能地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从开口。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宿将,他瞬间就理解了这个战略的可怕之处!
关宁锦防线如同一面坚固的盾牌,却只能护住正面,如果敌人从侧翼,从背后攻来,这面盾牌再坚固又有什么用?
“后勤呢?”他挣扎着提出了最后的疑虑,“我大明西路边墙虽不如宁锦,亦有重兵驻防,皇太极的大军如何能在我边墙之外持久作战?”
“后勤?”朱由检的目光变得无比冰冷,“当科尔沁、喀喇沁、土默特这些部落都跪倒在他脚下时,整个漠南草原就是他的后勤线!科尔沁会为他献上牛羊,土默特会为他充当向导。
他的大军不是在远征,而是在自家的牧场上散步!他们可以积蓄力量,随时从任意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关口撕开防线!到那时,宣府面对的将不是一股骚扰的偏师,而是建奴倾国而来的主力!”
满桂呆呆地看着地图,看着那条被皇帝手指画出如同毒蛇行进般的猩红路线,他脑中飞速地推演着,越是推演,心就越是下沉,手心里的冷汗已经汇成了溪流。
满桂想到皇帝那道令所有人都以为只是寻常安抚之策的旨意——抚赏、赈济蒙古各部。
那些部落,科尔沁、束不地……他们的位置!
满桂的脑海中,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瞬间变得无比清晰,仿佛被一道闪电照亮,那些部落的名字不再是遥远而模糊的符号,而是一颗颗被精准钉下的棋子,死死地卡在那条由致命的西进路线上!
在满朝文武,包括他自己,都还为皇太极击败林丹汗而暗自庆幸,以为可以坐山观虎斗时,皇帝已经洞悉了其背后真正的杀招,并提前布下了应对之策!
那看似温和的“抚赏”和“互市”,根本不是什么怀柔远人的安抚之策!
冷汗不再是缓缓渗出,而是瞬间浸透了满桂的脊背,一股源自骨髓深处的冰冷让他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陛下……您……您是如何……”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如此大胆而精准的预判,这已非人力所能及,近乎鬼神!
朱由检仿佛知道他会这么问,平静地收回了手,淡淡说道:“这几个月来,朕没有一日安寝。朕让锦衣卫不计代价,搜集所有关于漠南蒙古的情报,哪怕是只言片语。”
他顿了顿,“两个月前,归化城及其周边的粮价开始无故暴涨,远超常年。一个月前,本该在辽东流通的后金官银和上好的貂皮,开始大量出现在土默特和科尔沁部的易市上,他们用这些换取铁器和盐巴。
半个月前,锦衣卫在辽东的暗桩拼死传回消息,后金从朝鲜和其本部征调的大批粮草,并未按常理运往宁锦前线,反而秘密向西转运,不知所踪。
同时,科尔沁部的几个主要台吉,突然开始大规模征集牛马和草料,数量远超他们自身过冬所需。”
朱由检看着满桂因震惊而呆滞的脸,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如同能看穿人心:“一条情报是孤证,但当粮价、银钱、粮草的去向和部落的异动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时——”
皇帝的声音沉了下来,每个字都像一块巨石砸在满桂心上:
“皇太极不是在远征,他是在用整个漠南蒙古的资源,为自己铺一条进攻我大明西路的毯子!他用银钱收买人心,用武力逼迫降服,然后用我大明的边民卖给他们的粮食,来喂饱他即将南下的铁骑!那只猛虎要从哪里扑过来,早已昭然若揭!”
这番话比刚才那石破天惊的战略推演,更让满桂感到恐惧。
这不是天马行空的猜测,不是凭空而来的灵感!
而是基于无数真实、琐碎、由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搜集来的情报,经过这位年轻帝王夜以继日地亲自梳理推演分析最终得出的,一个冷酷到极致的结论!
这一刻,他才真正看清了眼前这位年轻皇帝,那隐藏在平静外表下,是何等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谋远虑和掌控全局的能力!
那道被朝臣们讥讽为“妇人之仁”、“浪费国帑”的旨意,那封让他感到屈辱、批评他迎合王之臣的诏书……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都串联了起来!
王之臣主张全力固守宁锦,皇帝批评他不是因为私怨,更不是什么帝王心术,而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从一开始就落后了皇帝不止一个层次!
他看到的是墙,而皇帝看到的,是整个天下棋局!
而他满桂,因为看不懂皇帝的棋局,因为那点可笑的屈辱和武人的自尊,竟然心生怨怼,差点就成了一个真正的逃兵!
一个在统帅已经指明了决战之地时,却还在为自己的哨位被挪动而赌气的愚蠢士兵!
恍然大悟之后,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无地自容的羞愧。
他怕的,是皇帝那洞悉一切的智慧;他愧的,是自己的短视与浅薄!
满桂一直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位需要提携和辅佐的年轻君主,直到此刻他才悚然惊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位真正将整个大明边防乃至天下格局都纳于心中的战略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