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钟、李大目护送皇帝和文武百官北上,刘道规则带着刘穆之、袁鹤等人溯江而上,进入建康。
迁都极其繁琐,不仅仅是人,还有典籍、礼器、钱粮、家眷等等。
入城之后,虎卫军立即控制乌衣巷和府库。
城内七千守军愿意归乡的,领十石粮,不愿归乡,转入虎卫军中。
刘穆之接管尚书台,升尚书仆射,领掌诸曹全面开始迁都事宜。
刘道规率一万两千精骑坐镇中枢,防备四方有变。
建康周边,刘怀肃请辞,征虏军府的威胁已经没了,京口是自己的家乡,不会有人造反,江北历阳、武昌,刘毅刘藩兄弟如同去了势的宦官,这些年根本不敢动弹。
唯一担心的就是广州的孙处和交州的杜慧度。
孙处是刘裕旧部,手上捏着三千北府精锐,镇守广州多年,实力还算雄厚。
交州杜慧度父子经营多年,深得人心,钱粮充足。
两人若是联合,一场内乱必不可少。
刘道规这次迁都,其实是快刀斩乱麻,打了司马德文、司马尚之、谢裕这些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然按正常逻辑,反抗力度一定不会小,爆发内战也不是不可能。
司马氏有名分,士族高门有财力和声望,宋国有武力,三方势力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
刘道规早就知道不会风平浪静,只是没想到檀家兄弟先动。
孟干之前来禀报:“大将军,檀韶、檀祗引五千兵马至姑孰!”
姑孰扼守长江要津,素有“江东屏障”之称,桓温扩建为“九里十八步”城垣,是桓玄屯兵之地。
檀韶、檀祗虽然也是彭城刘氏出身,但与刘裕的关系更为亲近一些。
这年头谁也不知道谁心中想着什么。
刘裕和刘道规靠兵戈崛起,其他人都看在眼中,如今刘裕病逝,他麾下的这群将佐失去了束缚。
难免有人打着“匡扶朝廷”的名义干些什么。
殷仲文道:“二人无诏西进,不可等闲视之,当召回建康,夺其兵权!”
封恺道:“岂不闻司马昭召诸葛诞之事?”
司马昭欲篡位,知道诸葛诞忠心魏室,便升其为司空,入朝任职,诸葛诞立即联合东吴,起兵反司马氏,声势最大的淮南三叛自此拉开序幕。
江东看似风平浪静,但只要有人振臂一呼,立即就会有人响应。
虎卫军主力集中在关中、河北一线,刘钟的水军护送皇帝和文武百官北上,刘道规手上只有这万余骑兵,可以说是兵力最空虚的时候。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野心。
晋室虽然衰弱,却并不妨碍有人想打着它的名义争权夺利。
檀氏兄弟除了檀凭之,其他几人都没分到什么肉。
最出色的檀道济,在毛德祖、王镇恶、沈田子、朱龄石、沈庆之、傅弘之等人面前,并没有多出色。
檀韶、檀祗到现在也只是一方太守而已。
“檀氏兄弟虽居心叵测,未必就要起兵,应该还在举棋不定,否则就不会停留在姑孰,而是进兵新亭,传令,起八千精骑,与我立即东下,先压住檀氏兄弟!”
不管檀氏兄弟想干什么,刘道规都不能视若无睹。
“末将前去即可,大将军坐镇建康。”段宏主动请缨。
“你若去了,便没有转圜的余地,只有我去才能镇住两人。”
两个时辰后,骑兵聚集,星夜奔向姑孰……
此时的姑孰城中,檀韶、檀祗二人正愤愤不平。
“刘毅的人马到了没有?”檀祗性情粗野、鲁莽,此次兵发姑孰,便是他最先挑动的。
檀凭之与刘裕是生死之交,也是宋国的核心力量之一,刘道规一返回江左,就罢免了刘义符的丞相之位,还将其禁足在京口,明眼人自然知道下一步会干什么。
掾吏赵楷道:“刘毅说让我们先去,他会尽起南豫十万大军,进兵历阳,南望建康。”
檀祗怒道:“放屁,这是拿我们当刀使,他在后面捡现成的!”
檀韶道:“我们只是请求大将军赦免宋公,刘毅心思却不一定。”
檀祗心知肚明,只是当时听到刘义符被罢免了丞相之位,头脑一热,就提兵进了姑孰,“孙处呢?他可有动静?”
赵楷道:“孙将军重病缠身,闭门谢客。”
闭门谢客,往往就是表明了态度。
孙处不支持,刘毅刘藩兄弟二人居心叵测,檀氏兄弟已经陷入孤立之中。
当然,如果不是刘道规快刀斩乱麻,先控制了皇帝、朝廷,以及刘义符,檀韶、檀祗这个时间点赶到姑孰,火候正好,会掀起更大的风浪。
而刘道规拿下皇帝和刘义符,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便成了一盘散沙。
“刘毅刘藩兄弟素来不可靠,不能指望他们了,出兵之前,我早就说过,不能趟这摊浑水,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