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阴山之南,五原。
烈日炎炎下,一队队骑兵们快速穿梭,却并没有惊扰到屯田中忙碌的农夫。
这些农夫虽然穿着短褐,却顶着髡发、小辫,一看就是匈奴人和鲜卑人。
拓跋嗣的牙帐没有设在五原城内,而是设在田间地头。
五原是除平城外,魏国的另一大粮仓,秦朝蒙恬三十万戍卒镇于此,匈奴远遁,汉武帝发关东贫民数十万,钱财亿万,经营此地。
拓跋珪当年也是此地起家,东征西讨,吞并贺兰、独孤、铁弗诸部,逐步壮大。
平城虽好,但远离江河,迁徙了四五十万人口填充周围,土地反而越发贫瘠。
代郡就那么大,承载的人口十分有限。
今年更是爆发旱灾,以至于拓跋嗣不得不借巡猎的名义,就食于五原。
“朕欲设置六镇,外御柔然,内镇诸族,拱卫平城,诸位以为如何?”拓跋嗣敏锐察觉到阴山南北的重要性。
柔然就像一头喂不熟的狼,每天必定南下劫掠,给平城带来巨大隐患。
当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便常年在阴山南北设置兵力,统称为“北镇”。
不仅给魏国提供优质兵源,还是魏国的优良牧场。
拓跋嗣是想继续加强这些“北镇”的防御力,并将其细化为六镇。
“设置六镇,岂不兵权分散?届时柔然大举来犯,我等何以御敌?”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第一个反对。
毫无疑问,拓跋嗣是冲着叔孙家来的。
拓跋珪清洗了一遍勋贵之后,长孙和叔孙两家的势力越发壮大。
叔孙氏历任北部大人,统摄阴山以北诸部,长孙氏领南部大人,境内军政自出,虽然二姓都是宗亲,但毕竟血缘太远了。
拓跋嗣坐稳了皇位,但手上实权少的可怜。
“眼下吴人厉兵秣马,意在北伐,设置六镇之事时机未到,陛下不可操之过急。”长孙嵩老成持重。
王建道:“刘裕北府不是冲着姚秦去的吗?关我等何事?”
长孙嵩看弱智一般看着他,“吴人明为伐秦,实则为我而来,灭秦之后,天下八分入其手,岂会不跨过黄河?”
拓跋嗣眉头一皱,“你是说……姚兴必败?”
姚秦毕竟是大国,尚有十余万步骑,魏国这些年都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姚兴连刘勃勃都对付不了,屡次败军失地,陇山以北尽归刘勃勃,河西诸部离心离德,秦国已然奄奄一息,刘裕刘道规何等人也?皆世之虎狼,定是嗅到了姚秦的虚弱,若其灭秦太容易,定会携大胜之势伐我!”
长孙嵩三代老臣,见解犀利。
其实魏国也没好到哪去,新君继位,主少臣疑,根基不稳,还被柔然牵制住了不少兵力。
自从灭了南燕、谯蜀、妖贼之后,晋室已有席卷天下之势。
北府军这几年越打越强,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几千人马击溃对手数万大军,威震天下。
拓跋嗣道:“唇亡齿寒,如此说来,岂不是要与秦国结盟,共同抵御晋室?”
长孙嵩道:“此战姚秦必亡,结盟反而拖累我们,不如大军屯于南皮、邺城,佯攻青兖,牵制晋军精力。”
平原郡在魏国手上,鲜卑铁骑可以直接渡过黄河,杀入青兖二州。
长孙肥道:“姚秦有潼关、蒲阪、武关,北府虽强,想要攻入关中绝非易事,只要姚兴能拖住北府军,我愿率十万步骑,突袭彭城!”
虽然魏国君臣认为姚秦必亡,但晋军想赢也不会那么容易。
当年柴壁之战,秦国惨败,四万精锐覆灭,却依旧凭借蒲阪挡住了拓跋珪。
长孙肥与秦军交手过,也与北府在滑台厮杀过,对双方实力了如指掌。
晋秦大战,魏国坐收渔利。
若能攻破彭城,天下大势攻守异形。
更何况按照以往的惯例,晋室北伐大多草草收场。
从建康彭城襄阳攻打关中,堪称万里迢迢,秦国撑的越久,对魏国越是有利。
“有蓝田侯在,朕无忧矣。”拓跋嗣赞叹不已,赞叹完了之后,目光忽然转向叔孙普洛,“彭城乃江淮之门户,吴人之心胆,朕将发二十万步骑,武原侯当同往之!”
叔孙普洛望了望旁边的族弟叔孙建,虽然心知拓跋嗣不怀好意,但当着这么多人面,也不能拒绝,“臣定率诸部精锐,南下攻晋。”
“届时就要倚赖诸位。”拓跋嗣年纪轻轻,人情世故却拿捏到位。
“臣等岂敢不尽心竭力!”
众人行了个鲜卑礼,各回本帐。
待众人走后,拓跋嗣低声道:“此战之后,我欲迁都邺城,桃简以为如何?”
桃简是崔浩的小名,两人年纪相差不大,都是年轻人,拓跋嗣好阴阳术数,故而常听崔浩讲解易经五行,命其占卜吉凶,多有应验,深得器重。
代郡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