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燕军在泗水一线上布置了七八万兵马,还多是骑兵。
    后勤压力极大,现在是春天,他们没有耕种的迹象,全靠从兖州诸地输送粮食,能撑多久还不一定。
    刘道规当即下令屯田,就在东岸上种上豆菽、莼菜、粟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摆出一副长期对垒的架势。
    还让曹霁去琅琊、下邳、广陵等地购买粮食。
    淮南之地,自古便是粮仓,即便朝廷不怎么打理,也比战火滔天的北国强上许多。
    而且土地人口掌握在士族豪强手中,从未断过耕种,手上捏着大量粮食。
    曹霁也算兰陵地头蛇,这两年更是风生水起,在淮水两岸有些名声,士族也许看不上他,但豪强一定会给些面子。
    还有琅琊郡,这两年在刘穆之治理下早就恢复了生机,成了淮北的粮仓。
    所以短期内,刘道规根本不用为粮食发愁。
    而只要拖到对面粮草不济,就是反攻之时,到时候刘道规要的不仅仅一个高平郡……
    两岸就这么一天天的耗着。
    一时片刻打不起来,刘道规干脆巡查了周围春耕。
    田间地头插着旗幢,男女老少齐心协力,一起在田间地头上忙碌。
    与前两年什么都靠一双手相比,今年多了耕牛、骡车,农具也都是铁坊新打造出来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重活累活都是青壮干,老弱播种、施肥、修渠、引水。
    八幢能让众人齐心协力,有规划的耕种。
    尤其是那些屯长、什长、伍长,原本就是负伤退下来的低层军官,精明强干,指挥有方。
    泗水之东连绵的水田里面,很快就长满了青苗。
    田垄和水田连成一片,如同排兵布阵一般互相递进,中间的小路只容一车通过,弯弯绕绕,与旱地上桑林相连,桑林又与水塘相连。
    若是不知路径,进去了很难绕出来。
    对敌军有一定的克制作用,骑兵的马蹄踩进水田中,很难拔出,速度优势也就没了,只能成为步卒的靶子。
    “这是何人所为?”刘道规大为惊叹。
    一个屯长连忙回应:“刘县尉!”
    刘广之、毛德祖、王元德、王仲德、刘钟身上还挂着从九品的浊官。
    刘道规心中一喜,刘钟这几年成长飞快,已经能独挡一面了,尤其擅长治理。
    兰陵、鲁郡的庶务基本是他与王元德操持。
    有了这些田地,刘道规心中有底了,己方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不出错,这场大战的胜负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泗桥那边有王元德、檀道济在,慕容隆一直都是龟缩状态,短期内不会出什么问题,刘道规遂下令奴隶和青壮返回平阳城待命。
    既然正面战场上无法突破,那就拼内力拼粮草,拼内部的动员能力和动员效率。
    这种节奏反而更适合刘道规一些。
    正面决战,即便燕军大不如前,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伤亡必然小不了。
    刘道规积累这些家当不容易。
    北伐路上的敌人,绝不止对面的慕容隆慕容绍,还有来自身后的明枪暗箭,南渡的这八十年来,只要是北伐之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必须做长远的打算。
    眼下形势,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上,然后再以最小代价赢得胜利……
    刚回平阳城,徐长命就带着人前来禀报,“参军,高校尉回来!”
    “哦?现在何处?”
    高珣去年年底派去吴兴招募水军,都已经快五个月了。
    “已至氶城!”
    “来的正是时候,我们去见他!”刘道规从不拖泥带水。
    风风火火赶到氶城,高珣率九百余众出城迎接。
    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壮,龙精虎猛。
    刘道规还认出几张熟悉的面孔,是当初驾驶火筏冲向妖贼楼船的勇士,“你能来的正好,可助我破贼!”
    “我等性命皆参军所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二十五六的汉子满脸激动之色。
    其他人也跟着道:“参军在吴兴开垦出来的田地,养活了不知多吴兴百姓,我等奉家乡父老之命,前来助参军一臂之力!”
    “诸位有心了!”刘道规心中一暖。
    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这些人就慷慨相助,不惜以死相报。
    比起士族高门的背信弃义和各种尔虞我诈,这些来自底层的人,才是华夏真正的希望。
    唯一有些失望的是这九百人马有些少,只够装一艘楼船,远远不够水军的规模。
    “道则恕罪,这九百三吴子弟,是我精挑细选而来,都上过阵,杀过妖贼的,上山下水,无所不能,且都是受过你恩惠之人,无一人强迫。”高珣脸都瘦变了形,不过也更有精神了,
    “高兄辛苦了,有水军之助,此战必胜!”刘道规心中的那一丝失望尽去,这年头忠心比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