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道劫雷已经结束,第七道劫雷蓄势待发。
每三道为一个坎,接下来的三道,才是这场劫雷的重头戏。
头顶汇聚的雷电之力越发强大,郁岚清与土豆却信心满满。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在这时,郁岚清察觉,一道饱含众多情绪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她回望过去。
是长渊。
他的眼神里,有错愕,有惊诧,还有几分荒诞与悔意。
凭她对长渊的了解,她知晓,这人现在定在呕血。
毁了化神之境修炼时最为重要的身外化身,还没能将她杀死。
他定在......
春风拂过梅林,落英缤纷如雪。双星书院的清晨依旧宁静,可这份宁静已不再孤寂。桃树下的石台前,那柄玄天剑静静悬挂,剑身映着晨光,仿佛也在聆听今日学堂里传来的朗朗书声。
“师祖,您说‘律源殿’真的彻底毁了吗?”一个小女孩捧着竹简,仰头望着郁岚清,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畏。
郁岚清正坐在石凳上整理一叠新抄写的《归心盟约》修订稿,闻言抬眼一笑:“你说呢?若它还在,我们还会坐在这里讲这些话吗?”
孩子歪着头想了想:“可……那天流星坠海,钟声响起,大家都说那是神迹。”
“神迹?”长渊从院外走来,肩上搭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袍,手里提着一只竹篮,里面装满了刚采的草药,“那不过是天地在回应人心罢了。不是神显灵,是人醒了。”
他将草药放在廊下晾晒,顺势坐在郁岚清身旁,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律源殿的存在,本就是为了掌控规则。它要的是统一、秩序、服从。可真正的道,不该是被写死在碑上的字句,而应是活出来的选择。”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现在谁来定规矩呢?”
“没有人。”郁岚清轻轻抚了抚她的发髻,“从此以后,没有一个人能替所有人定规矩。每一代人都有权重新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坚守的,什么是该放下的。”
这番话随风飘散,落入每一个听课的孩子耳中。他们尚且年幼,未必全然明白其中深意,但那一句“人人皆可问律”,已在心田埋下种子。
午后,长渊带着几名弟子前往山下村落。前日传来消息,西南边陲突发疫病,百姓高热不退,连寻常驱邪符?也无效。有传言说是魔修作祟,官府欲请玄天宗出面镇压。
“别信那些鬼话。”长渊一边走一边对弟子们说道,“我昨夜查验了病者脉象,这是湿毒入体,加上寒气郁结所致,并非妖邪附身。若真派修士去‘清剿’,只会激起民变。”
一名年轻弟子犹豫道:“可若真是魔修散播瘟疫呢?我们岂不是纵容祸患?”
长渊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们:“你们记得《归心诀》怎么说的?‘见相莫执,察因方明’。看见灾异就认定是魔,看见不同就说是邪??这正是五百年前苍溟留下的病根。真正的修行,不是挥剑斩魔,而是俯身救人。”
一行人抵达村庄时,天色已近黄昏。村口立着临时搭建的草棚,几位村民正蜷缩其中,面色灰败。长渊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药包,亲自熬制药汤,又以鸿蒙真气为引,引导药力贯通经络。
郁岚清随后赶到,她带来了双星书院研制的新式符阵??一种无需牺牲施术者精血、仅靠自然灵气运转的净化阵法。她在村中央布下七星位,以玉石为基,桃枝为引,轻声念动咒语。
刹那间,七点微光自地面升起,交织成网,缓缓笼罩全村。
夜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像是雨后初晴的山野气息。原本沉闷压抑的村落,竟在这光芒中渐渐恢复生机。
一位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出屋门,跪在地上磕头:“仙师……你们不是来杀人的,是来救人的啊……”
郁岚清连忙扶起她:“我们不是仙,只是学了些本事的人。而这本事,本就该用来护人,而非惧人。”
那一夜,村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听长渊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关于一位不愿飞升的剑仙,和一个曾被视为魔头的年轻人,如何一起推倒了一堵名为“天命”的墙。
故事讲完,有个小男孩忽然抬头:“师叔祖,我也想当修士,但我不想变成冷冰冰的神仙,可以吗?”
长渊笑了,揉了揉他的脑袋:“当然可以。未来的修士,不必断情绝爱,不必远离尘世。你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守一方安宁,可以在春耕时帮邻居犁田,也可以在冬雪中为迷路的老翁指路。这才是真正的道。”
消息传开,四方震动。
三天后,天机阁派出使者,送来一封密函。函中提及,他们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一段失传已久的记载:“昔有七贤立律,非为永制,实为试行。待后世智者继起,当据时势更易,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