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师尊从不骗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需要寻找的这些地点,遍布东南北三洲,还有两处疑似是在西洲。
    另外三洲渡海调查尚需时间,而东洲却方便许多。
    因着魔焰之危,各宗主事者本就其余漠川山,东洲所有能说得上话、做得了主的人物,除了闭关未出的以外,都在这了。
    当即便商议决定,先将图中所标,属于东洲的地点找出。
    各大宗门根据各自驻地所属的地方,各领了一至数处地点寻找的任务。
    无论找到与否,五日之后,都将把结果禀报回漠川山。
    也同样,五日之后,郁岚清......
    风过林梢,铜铃齐响,声浪如潮水般一波波涌向天际。林昭站在问心树下,掌心朝上,仿佛托着整片夜空的回音。她的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每走一步仍觉气血翻涌,可她知道,此刻不能停。
    “听见了。”小禾在石板上又写了一遍,指尖微微发颤。
    林昭回头,对她微笑。那笑容很轻,却像一道光,穿透了所有沉默的岁月。
    自“帝王倾听室”设立以来,宫中已收到来自边陲渔村、荒漠驿站、深山矿场的信笺逾万封。有人控诉苛税,有人哭诉冤狱,有人只写下一句:“我活到六十岁,第一次敢把真话说出口。”皇帝起初抗拒,但当第三个月他读到一封来自西北戍边老兵的信??上面只画了一幅歪斜的家宅图,旁边写着“我想娘了”??他掩面良久,终是下令重审三十年来因言获罪的旧案。
    然而,胜利从不是终点,而是风暴前的宁静。
    那一夜,陈砚悄悄带人搜查了京郊三座废弃药坊,在地窖深处发现了仍在运作的“镇言药”生产线。更令人震惊的是,药方核心竟掺入了一味名为“忘忧引”的禁药,此物能彻底抹除个体对特定事件的记忆,并植入虚假认知。而配方末尾,赫然盖着一枚朱砂印:**“承恩殿御制”**。
    “承恩殿……是先帝养病之所。”林昭看着拓印的印章,声音低沉,“也就是说,这项计划,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陈砚点头:“他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步步在重塑整个国家的语言体系。从官员到百姓,从课堂到家训,一切真实都被悄悄替换。我们以为废除了禁令就赢了,其实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
    林昭闭目,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倒在“反契”觉醒路上的身影:被毒哑的讲师、烧死在讲台上的老学者、还有阿墨最后望向她的眼神??那不是遗憾,是托付。
    “他们想让人忘记‘真实’长什么样。”她睁开眼,“那我们就让‘真实’重新长出来。”
    次日清晨,林昭宣布启动《天下言谱》第二卷编纂工程,并首次公开招募“记忆讲述者”??凡亲身经历言语压迫、被迫改口、因说真话而遭难者,皆可前来言塾口述历史。为保护讲述者,所有记录将采用“心声帛”技术留存,仅以声纹波动形式保存,无法被篡改或销毁。
    消息一出,四面八方的人开始涌向京都。
    有白发苍苍的老妇,抱着一叠泛黄的日记本,说是她丈夫临死前写的三十封未寄出的信,全是对朝廷虚报灾情的揭露;
    有个十二岁的男孩,走路一瘸一拐,说他父亲因在学堂教孩子背诵古诗中“民为贵”一句,被定为“煽动逆论”,活活杖毙;
    还有一位失语多年的女医者,用手语比划着:她曾亲眼看见太医院用“镇言药”试验于疯癫病人,只为观察人在丧失语言判断力后的服从程度……
    每一句话,都被录进心声帛,封存在问心树根部的地窖中。
    与此同时,“真话日记”课已在千所小学推行。起初许多孩子不知如何下笔,直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哽咽着说出自己的童年创伤??她母亲因一句“粮仓明明有米,为何不放赈”被定为“妖言惑众”,全家流放北境,途中冻死两人。那天放学后,全班三十个孩子,有二十八人交上了日记。
    其中一页写道:“今天我知道了,妈妈骗我说爸爸去了远方工作,其实是被抓走了。我不怪她,因为她也是怕。”
    另一页画了个哭脸,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昨天说同桌偷橡皮,其实是我自己弄丢了。我撒谎是因为怕老师骂我。但现在我想改。”
    这些日记被匿名汇编成册,送入宫中。皇帝看完第三本时,亲手写下批注:“朕不知民间疾苦至此,悔之晚矣。”
    可就在这股“真话浪潮”席卷全国之际,异变突生。
    某夜,三名记忆讲述者在返程途中失踪。两日后,他们的尸体被发现漂浮在护城河上,口中塞满浸过药水的布团,脸上凝固着诡异的笑容??那是“镇言药”晚期症状:强制性虚假愉悦。
    林昭赶到现场时,小禾正跪在岸边,用手指在泥地上一遍遍描摹“为什么”。
    “他们在怕。”陈砚低声说,“怕这些声音传得太远,怕真相连成网。”
    林昭蹲下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