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哥,明轩这孩子渐渐大了,该启蒙了。我知道你学识深,想请你留下来做他的教书先生,教他读书写字。你放心,府里不会亏待你,咱们也能像以前一样,常常见面说话。”
陈先生看着他,又看了看躲在魏秋身后、怯生生抓着父亲衣角的魏明轩,笑着点了头:
“好,那我就留下来,沾沾你的光,过几天安稳日子。”陈先生说着,伸手轻轻摸了摸魏明轩的头,小家伙倒不怕生,眨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还伸手扯了扯他长衫的衣角。
自那以后,陈先生便在魏府住了下来。每日清晨,书房里总会传出他温和的教书声,魏明轩虽年幼,却被教得乖巧,跟着念“人之初,性本善”时,小奶音格外响亮。魏秋有空便会过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听着,偶尔还会拿起书册问陈先生几句,倒真像个认真求学的学生。
女子也常来书房。她这时已怀了身孕,肚子微微隆起,穿着宽松的素色衣裙,行动慢了些,却更添了几分柔和。每次来,她都会端着刚沏好的热茶,先递给陈先生,再帮魏秋整理一下桌边的书册,轻声说:“大哥,阿秋,别累着,歇歇再教、再学。”
陈先生接过茶,看着她眼底的笑意,温声道:“你怀着身孕,该多歇歇才是,不用总来忙活这些。”
女子笑着摇头:“在家也没什么事做,过来看看你们,心里也踏实。”她摸着自己的肚子,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有时候摸着这孩子,就想起以前跟大哥、阿秋一起流浪的日子,那时候哪敢想,能有现在这样的日子。”
魏秋走过来,轻轻揽住她的肩,看向陈先生,语气里满是感激:“若不是当年大哥带着她,又成全我们,哪有我们现在的日子。这孩子能来,也是托了大哥的福。”
陈先生放下茶杯,眼里带着欣慰:“都是你们自己争气。你们过得好,我这做大哥的,比什么都高兴。”他顿了顿,又看向女子的肚子,笑道,“等这孩子出生了,我也一并教他读书,咱们魏家,以后也能出个知书达理的好儿郎。”
女子闻言,眼睛一亮,拉着陈先生的手说:“那可太好了!大哥肯教,这孩子以后定有出息。到时候,还得请大哥多费心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平静又温馨。转眼到了陈先生的生辰,魏秋和女子早早便开始准备礼物。
“大哥以前总说,好砚台能养字,他当年流浪时,丢了最喜欢的一块砚台,还可惜了好久。”女子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块锦布,细细擦拭着什么,“我跟阿秋寻了好久,才找到一块老坑的端砚,请工匠师傅劈开成了两半,打磨得光光滑滑的——这样一块给大哥,另一块……”
她话说到一半,忽然顿住,眼神有些恍惚,像是想起了什么。我跟着她的思绪望去,又看到了那道模糊的影子——还是在破庙里的篝火旁,还是看不清脸,可这时能隐约感觉到,那影子手里似乎也握着一块类似砚台的东西,与眼前这两半砚台透着一样的质感。
“另一块怎么了?”魏秋走过来,帮她把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
女子回过神,轻轻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么好的砚台,若当年咱们那位朋友还在,也该分他一块才是。”她说的“朋友”,正是那道模糊影子,可提起时,语气里满是熟悉,却又说不出更多细节,像隔着一层雾。
魏秋也叹了口气:“是啊,若他还在,咱们四个如今也能凑在一起喝酒说话了。”他接过女子手里的砚台,小心翼翼地用锦盒装起来,“不过这半块,先给大哥,也算是咱们的心意。”
生辰那天,魏府只摆了一桌小宴,就他们三人,还有在一旁玩耍的魏明轩。饭后,女子和魏秋把锦盒递到陈先生面前。
“大哥,生辰快乐。”女子笑着说,“这是我跟阿秋给你准备的礼物,你看看喜不喜欢。”
陈先生打开锦盒,看到里面那半块砚台时,眼睛一下子亮了——砚台呈深紫色,石质细腻,边缘打磨得圆润,虽只有一半,却能看出原砚的精致。他轻轻摸了摸砚台的纹路,语气里满是欢喜:“好砚台,真是块好砚台!你们有心了。”
“大哥喜欢就好。”魏秋笑着说,“这砚台是劈开的,还有另一半,我们想着……以后留给孩子们,也算个念想。”他没提那道模糊影子,像是默契般,只把这份遗憾藏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