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万历十七年七月末,大明缇骑的马蹄声踏碎了江南的烟雨,向着宁波方向而去,并且开始大肆搜捕宁波远洋商行的食利者,陈?也带着水师赶到了宁波远洋商行,接管了远洋商行的一切防务,只进不出。
缇骑的铁蹄声踏过,让人心惊胆战,浙江地面的势要豪右在杭州府都有经纪买办,四处打探消息,希望早日知道,大明皇帝是否会继续对浙江地面进行威罚。
上次的威罚实在是太痛了,仁和一把大火,烧死了多少势要豪右之家。
随着案件的进行,大多数的势要豪右都松了口气,皇帝的威罚虽然可怕,但是雷霆之怒,砸不到他们的头上。
浙江还田发出去的船证和船契,几乎全部都挂靠在了松江远洋商行,因为宁波这边,真的不方便,这种不方便,也不是浙江地面知道远洋商行已经成为了一窝反贼,而是真的处处不方便。
这种不方便是:你做什么买卖,都得给商总交点投名状;你报关没有商总的点头,能成年累月的卡着动弹不得,任由货物在码头堆积,出不了仓;若是交了投名状,和商行维持好了关系,但今天能做,明天突然就不能做了。
做生意,最怕这种不方便。
传闻中,某家织娘织工超过了三百人,有提花机二十台,大小织机一百五十台的织造坊,以一银的价格,转让给了商总曹学成。
很快,杭州知府衙门公布了案件的详情,传闻不是传闻,是真的。
这家织造坊为顺源织造坊,位于金华府,曾经是浙江地面仅次于杭州织造的第二大织造坊,因为种种原因,东家迫不得已,只能以一银的价格转让给了商总。
顺源织造坊案一公布,让所有势要豪右,富商巨贾倒吸一口冷气,因为他们真的有工坊,顺源织造坊的今日,就是他们的明日!
顺源织造坊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认命,因为再不认命,家宅不宁。
发展过程,和义乌官办织造坊如出一辙,都是毫无利润可言的大笔订单,顺源织造坊选择了拒绝,买不到生丝的顺源织造坊匠人逐渐流失,告也告了,结果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顺源织造坊的大东家是婺州苏氏,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北宋朝苏轼,苏轼任婺州知府,苏家举家搬迁到了婺州定居,繁衍生息,也算是地地道道的诗书礼乐簪樱之家,但依旧无法阻挡有心人的窥伺。
这顺源织造坊,大不了不干了!苏家家大业大,还缺这么一点钱不成?一银转让工坊给商总曹学成,简直是岂有此理!
顺源织造坊不得不从,因为金华府知府张问达是曹学成,张问达甚至都没有特意打过招呼,师爷就把一切事儿,都办的极为妥当了。
苏氏家主和苏氏家里的三位公子,相继锒铛入狱,罪名含糊其辞,说是抗田,就是抗拒还田令,但苏氏早就完成了还田,根本没有抗拒过圣命,这就是找了个由头,把人关进衙门里。
要知道,衙门里的班房,比监狱要难蹲的多。
苏氏家主和三位公子已经是硬骨头了,但也就扛了半年,最终还是签了契书,再不签,怕是命都要丢了,最终,一银转让了顺源织造坊。
“陛下,顺源织造民坊的案情公布后,引起了浙江地面富商巨贾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严惩张问达、曹学成等一干人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冯保将一份份的杂报递到了陛下面前。
朱翊钧翻动着这些杂报,浙江势豪们的想法,就很有趣,他们突然觉得皇帝陛下讲道理多了!比这些个贪官污吏、官商勾结的大明败类们要好一万倍!
陛下从来不无故抄没家产,更不会明火执仗的打劫,陛下连还田都不会白没,而是按时兑付船只、船证,也只是逼着势要豪右转型,而不是让人去死。
更加明确的说,浙江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发现,时至今日,陛下从未让权力任性过哪怕一次。
连陛下街头手刃的陈有仁,死的一点都不冤,刚刚被倭寇荼毒的东南,确实比较难以接受美化倭寇的陈有仁胡言乱语。
朱翊钧摇头说道:“严惩是肯定要严惩的,要不然朕现在就已经摆驾北上松江府,而不是在杭州府逗留了,杀人虽然鲁莽,但真的有用。”
“可是办案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抄家,是骑们就是再专业,抄家也是需要顺藤摸瓜,顺着线索查问银两去处,要找干净,可不能漏了银子。”
“陛下,还有个事儿,顺源织造坊没能还不回去。”冯保一脸无奈的说道:“苏家家主上奏恳请陛下收为官有,他们家实在是不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了。”
大明把顺源织造坊的案子查清楚办明白后,自然要把顺源织造坊还回去,但是骑去还,苏家家主头都快磕烂了,也不敢再碰了,可见他们在金华府的衙门里,受了什么样的折磨。
朱翊钧其实已经预见了这种情况,如果苏家不愿经营,朝廷可以用白银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