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金鸡纳树成为了爪哇的植物黄金,毕竟这东西,真的能治疟疾,而南洋是个疟疾泛滥的地方。
“咦?”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有些疑惑。
大司农徐贞明从西洋搞到了一种小菊花,这种小菊花也不知道是菊花劈了腿,还是蒿草出了轨,具有菊花和蒿草的双重特征,徐贞明广泛培育后,发现了这东西的妙用。
这种小菊花可太奇怪了,整个生长周期内,都不需要防虫,本来徐贞明当观赏花养的,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东西的妙用,驱虫。
小菊花整个采下来,干燥后放入烈酒之中,加热晾干加料,如此反复三次后,可以得到浸膏,而后高温高压蒸馏后,得到类似于松枝一样的菊油脂。
将菊油脂碾碎,放入伍沉香、檀香等香料中,做成线香、柱香,一支可以管一晚上不被蚊虫滋扰。
“这是如何想到进高压锅的?”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冯保想了想说道:“都是试出来的。”
酒、绿矾油、轻油、低温、高温等等,都是挨个试,指不定到哪个步骤就有效果,一点点试,慢慢就试出来了。
“陛下,灭虫菊不挑地。”冯保仔细想了想,又补充了自己的看法,这东西在哪里都能长,不挑地,甚至不浇水都行,就像是漫山遍野的野花。
皇帝陛下喜欢种子这事,自从安东尼奥做了葡萄牙国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
而且之前,只有安东尼奥获得过陛下的战争借款、购买大明战船的资格,安东尼奥也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向大明皇帝献祭种子,就能换取圣恩,逐渐向着宗教方向流变。
农学院、宝歧司大司农徐贞明作为陛下农学的授业恩师,有着极大的权力,他什么都想种种,小菊花就是这么发现的。
不挑地,是让徐贞明决定大力投入的原因,一旦培育成功,就会和蛔蒿草一样,成为一种农户的经济作物。
“这东西怎么卖?”朱翊钧拿着一支香问道,这支只能管一晚上。
“一钱银子。”冯保小心的说道。
“一支?”
“一支。”
朱翊钧呆滞了下说道:“徐贞明,他怎么不去抢!一钱银一支!庙里的老和尚,都不敢这么抢香火钱!”
一钱银子能买三十斤到五十斤米,一支驱蚊香,徐贞明居然作价一钱银,谁舍得点这么贵的玩意儿!
按徐贞明的奏疏所言,这小菊花,哪里都能长,跟山坳坳里的野草没什么区别,他居然敢卖这么贵。
“香火钱求不来佛祖保佑,但能求到大司农保佑,不被蚊虫叮咬。”冯保想了想,还是替徐贞明说了句好话。
去庙里烧香,还是要被蚊子咬,佛祖不管这个,大司农管。
“能卖得出去?”朱翊钧眉头紧蹙,要他花银子点,他舍不得。
冯保低声说道:“供不应求,这解刳院研究的很明白,很多瘟病,都是靠着蚊虫叮咬传播,那这香,有些时候,就是一条条人命了。”
贵是因为人都惜命,穷民苦力们没有银子买这些,但乡贤缙绅都会买些备起来,一旦有了瘟病,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陛下,放在皇庄里卖的,一半利都归内帑,两成利归了宝歧司,三成利归农户。”冯保想了想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分成,和官厂的分成几乎一样,驱蚊菊都是在皇庄农场里种。
“那确实不贵。”朱翊钧一听是为了保命,立刻觉得不贵了,一听一半利归了内帑,就立刻不计较价钱了。
皇庄铺满了大明各府各县,维持这些皇庄京营,也是要银子的,皇庄的东西,就一个字贵,能卖那么贵,还有人买,是因为皇帝的信誉。
都是真东西,好东西。
“咱大明的有钱人真多。”朱翊钧觉得能这么贵,还能卖到供不应求,让人感慨万千。
冯保也是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多到杀都杀不过来。”
十七年,陛下南巡,杀了622家南衙势豪,那一片,现在又繁华起来了。
“不要胡说,杀性不要那么重!”朱翊钧假装严厉的训斥了一句!选案杀人是因为他们罔顾国法,绝不是为了抄家那点银子。
高启愚是万历二十年的主考官,这是内阁的意见,次辅提议,元辅张居正赞同,高启愚主持这次会试,日后也有了自己的门下了。
本来,高启愚不配做这个主考官,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主持乡试已经是极限了。
他又没考进翰林院,谁会让他主持会试?
但凌云翼提议,内阁没人反对,翰林院势微,连翰林院都被高启愚主管,那翰林院学士自然没办法开口反对。
此时的高启愚手里拿着一份帖子,陷入了为难之中,帖子是凌云翼府上送来的,请他照拂一下自家的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