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海机械厂从建立,就像是带着原罪一样,成为了北街西山煤局的另外一面,告诉大明皇帝,失去了监察的官厂,权力失控后,官厂会是一个能把一斤煤卖到200文的地方。
缇骑进入上海机械厂后,发现的问题,堆满了皇帝的御案。
问题之严重,的确到了不得不彻底解散的地步。
稽税缇骑奉命,对官厂所有账目进行了清查,首先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烂帐。
这里面烂帐包括了两方面,支出和收入。
姚光启在万历九年成为了上海知县,在万历十年上海机械厂拔地而起,而上海机械厂仅仅万历十年未结清的原料欠账,就超过了一万七千银。
官厂超过一年以上,未能结清的原料欠账,就超过了十二万银。
超过一年未能结清的欠款,一般默认为无法收回的欠款。
也就是说,给上海机械厂供应焦煤、铁钢、木料、土石等等原料的商贾,基本都被欠了钱,因为是朝廷的买卖,这些商贾只能继续供应,当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而上海机械厂给的理由是,尚未回款。
上海机械厂除了生产铁马之外,还生产犁、耙、镰、磨、锄、耧等等农具,这些农具在账面上,居然有超过十四万银的亏空。
上海机械厂的理由看起来合情合理,下游不给银子,他们也给不了上游银子,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债的问题,只要把亏空收回,就可以把欠款结清。
但真的是这样吗?
稽税缇骑查账发现,亏空并不是亏空,十四万银的亏空包含了几个部分,有七万银是已经结清,但在账目上却未结清,就是货款早就给了机械厂,但账上没有,钱都被人中饱私囊给拿走了;
还有四万银的亏空是冤有头债无主,债无主就是说,已经找不到人兑付这些拖欠的货款了,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有人在损公肥私,在厂外找到经纪买办做局,拿到货物散货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上面两部分的亏空是厂里的会办、代办、总办所做,那么剩下的三万银,就是官厂工匠们自己倒买倒卖,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个会办代办总办,吃的盆满钵满,下面的匠人自然吃的满嘴流油。
十四万银的亏空,还只是出厂货物的亏空,而官厂资产流失也是触目惊心,根本就不是铺张浪费,而是犯罪。
在北衙用了十几年未曾更换的生产工具,在上海机械厂每月甚至每句都要更换一次,简直是骇人听闻。
上海机械厂开工七年,有些人居然七年没有点卯依旧领着俸禄,而且,还有三名七岁的孩子居然是熟练工匠的待遇。
如此种种现象,数不胜数,上海机械厂在短短八年时间,整体亏空居然高达四十三万银。
除了白银上的亏空,就是官厂整体风气的败坏,官厂里居然有大大小小四十多个赌坊,法例办本来大力查处,但遭到了匠人的对抗,最后法例办也开始同流合污。
朱翊钧拿着案卷,说道:“对于上海机械厂的种种乱象,上海县衙、松江府衙、工部、内阁,都察觉到了,王崇古作为次辅,三次派了大工匠来到了机械厂,都没能解决问题,甚至还被挤兑走了。”
朱翊钧手里有一份长达二十七万字的整改方案,这是三位来沪北街大工匠写的,如果可以执行下去,上海机械厂不仅可以起死回生,甚至可以成为江南第一大机械厂,但最后结果是,大工匠被挤走了。
可以说,内阁、工部、松江府衙、上海县衙,把能用到的办法都用了,但依旧没能纠正这个风气,最终,才由姚光启呈秦御前,请求彻底解散。
不重组、不转让,就是彻底关门,拆建为师范学堂。
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新。
“陛下,自作孽,不可活。”冯保看得出,陛下非常不舍,不想关停上海机械厂,但事已至此,这块烂肉,只能挖掉,才能长出新肉来。
朱翊钧叹了口气,看着窗外略显失神的说道:“银子,朕可以赔,没了可以再赚,可是这八千名的住坐工匠背后,就是八千个家庭,他们该怎么办呢?”
冯保再俯首说道:“陛下,官厂是陛下的官厂,也是匠人们的官厂,这些罪恶发生的时候,他们不制止,不检举、不告诉,包庇纵容、同流合污,这一天,就是早晚之事。”
“那就推行吧。”朱翊钧的失神,真的不是心疼银子,而是感慨,万事不由己,枉费执着。
“冯大伴,你去代朕探望下次辅,此时,他应该是有些失望的。”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让冯保去看看王崇古,朱翊钧郑重的交代了几句。
王崇古自万历维新来,一心扑在工党上,今日上海机械厂,可谓是王崇古的大失败、工党的巨大挫折。
冯保也是十分无奈的说道:“臣遵旨。”
冯保见到王崇古的时候,王崇古失去了往日的锋芒,连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