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用红笔滴字不漏,抄写一遍试卷,主考官和同考官只看抄写的副本,原本则另行封存保管。
这是为了防止考官阅卷之时,通过字迹辨识其人,从而发生相关舞弊之事。
贾琮将誊录完成的正卷,又仔细浏览一遍,确定再无错漏,便妥当收好草稿和正卷,然后整个人都松弛下来……
此时,不少举子还在苦思冥想,大部分举子也开始誊抄正卷。
舍巷中还偶尔传来个别举子的惨叫声,听着哀叹的声音,大概是誊抄过程中出现错字,或污损了正卷卷面。
出现这种情况,倒不至于考卷作废,但是进入书吏誊抄之时,必定会以卷面不洁记录在案,后续阅卷评等会予以扣减。
……
等到日上中天,贾琮开始照常烘烤乾粮,认真吃起了午食。
但是,大多数号舍里的举子,都还在那里奋笔疾书……
一直到了申时刚至,云板敲击的清越之声,在各条舍巷中回荡。
一些考生如释重负,更多的考生精神越发紧绷,更加争分夺秒誊抄正卷。
因为今日申时云板敲响,代表三场策问之试,只剩下最后一个时辰。
同时,嘉昭十五年会试,一个时辰后便要结束……
等到云板声过后,贾琮听到附近的舍巷,开始此起彼伏,响起清脆的铃声,透着欢快灵动,透着意气高昂,透着如释重负……
因为,会试最后一日过了申时,举子就可以开始交卷。
虽然这次会试策问之题,比起往年更加艰深难答,但应试的三千举子,从来都不缺才情不俗之人。
有人绞尽脑汁,思路艰涩;就有人文思泉涌,下笔千言。
像贾琮这样提前做好考题之人,在贡院数千学子之中,也并不在少数。
但是,贾琮并不着急交卷,因会试有明文规定,入贡院应试学子,需会试结束文华钟敲响,才能统一离开贡院。
现在便是早早交卷,也要在号舍中等待贡院开关。
时间慢慢流逝,一直到申时五刻,贾琮才拉响号舍里的铃铛。
没过一会儿,便有两个小吏带着一个打杂衙役,来到贾琮号舍之前收卷。
因为收卷也是会试重要环节,为了防止在收卷过程中,出现试卷掉包舞弊。
每次收卷必须有两个正职小吏,同时在场,相互监督。
收取考卷之时,举子和收卷小吏都需在簿册上登记,然后在正卷和稿纸折角处,分别画押签章。
一旦会试考卷破损或丢失,通过薄册登记,两下校对,便能追根溯源,失责小吏轻者发配,重则正法。
小吏收讫举子试卷之后,第一时间转呈贡院弥封官弥封。
弥封官将试卷填写姓名的折角,盖上关防印记,并予以弥封
之后,弥封官再送往眷录官处进行眷录,红笔誊录的试卷,除了试卷编号,没有其他任何个人信息。
其中程序十分严密规整,不容许出一点差错,不然相关官吏都要牵连落罪……
……
等到贾琮交完试卷,从他号舍往前十几个位置,杭州府解元林兆和,也拉响了登科铃。
更远处的号舍,吴梁经过九日考试,微胖脸庞虽有几分憔悴,但双目炯炯,望着收卷小吏远去,目光中透着忐忑和希冀。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贾琮交完试卷,将随手物品收拾捆扎,又过去几刻钟,贡院开关的文华锺终于敲响。
轰隆隆的钟声从贡院传出,足以让大半个神京城都能听到,嘉昭十五年会试也正式落下帷幕。
当贾琮随着人群离开舍巷,经过林兆和身边,他并不认得这位曾上门拜帖的杭州府解元。
他日常除了上衙办公,入火器司工坊做事,其馀时间都安居家中,很少在外走动。
因此,像林兆和这样的白身举子,也不认得大名鼎鼎威远伯的模样。
贾琮随着举子的人流,涌出了贡院大门,附近的街道上早停满许多马车,都是迎候应考举子的家人亲朋。
周严精神颓废,心情沮丧的走出贡院,突然听到身后人叫唤,他回头在出场的举子中寻找。
见到吴梁微胖的笑脸,对着他招手叫道:「葆坤兄,我在这里!」
周严目光微微一亮,连忙停下等待,吴梁快步上前,说道:「那日我和葆坤相约,你为何爽约,让我一场好等。
葆坤这次考得如何,可有及第的把握?」
周严拉着吴梁走开几步,看了眼从贡院涌出的人群,心情低落的叹道:「原以为你我得其机缘,没想事到临头,居然出了变故。
此次策问之题,出得十分生涩艰难,当真是失策,失策啊……」
吴梁一听周严的话语,心中便忍不住咯噔一下。
再看他沮丧失落的神情,哪里还看不出他此次会试,极不妥当,多半失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