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官来说,书经试的阅卷评等,比会试后两场更加耗费心力。
同样,对于应试举子来说,首场书经试是否合格,决定他们是否能进入下两轮阅卷。
首场书经试阅卷只进行了半日,各房的同考官下属阅卷官,就已累计黩落八十馀份考生答卷。
这些考生都是被评等为时文劣等,但这种劣等只针对会试水准而言,或许这样答卷在乡试还能轻易上榜。
春闱会试本就是处于科举金字塔上层,历来都是优中选优,随着阅卷的历程推进,这样的黩落也会越来越多。
虽然首场阅卷中不时有举子黯然黩落,但也有不少举子的文章脱颖而出。
常有阅卷官看到出彩的文章,会不自禁轻声吟咏,乐在其中,甚至还会相互传诵探讨比对。
这样的场景会让严肃压抑的阅卷大堂,偶尔流露出气韵盎然的学术之风。
……
在人气鼎盛丶秩序井然的阅卷大堂中,一位相貌端严的官员在信步走动,举止舒缓,神情俨然。
他不时查看各房阅卷官的阅卷情形,有时也会和侧房中的同考官聊上几句。
此时,随着阅卷份数的持续增多,其中出色的八股文章不断涌现,阅卷大堂中低低的吟咏声,变得有些此起彼伏。
「五经之道,圣贤传续,盖贯天人,维持世变者,至纤至悉,不可胜穷……」
「夫经所以载道也,史所以纬经也,蕴养匹夫之志,近可修身齐家,远可治国安天下……」
「益躬身所履,皆力行之事,神之所聚,锻致知之功……」
这位在阅卷大堂信步查看的官员,听到大堂中那些吟咏之声,脸上或浮出笑容,或恍然沉思,似乎沉浸在这些华章丽句之中。
此人是本次春闱主考官之一,内阁大学士王士伦。
王士伦也是首场书经试的制题人,因此对书经试阅卷十分重视。
眼下只是首场阅卷首日,举子考卷还来不及通过同考官把关筛选,递送到他的案头,他就已自己下场巡查阅卷情况。
此时,当他无意经过一张书案,阅卷官轻声吟咏声,再一次若隐若现传入他耳中。
「……然则,仁义礼智之性,非人之初,刚柔善恶之气,非天之赋。
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士人何以凝聚托孤丶寄命丶大节三者之勋。
无他,源于书经苦读,承于先贤教化,感于英辈垂范,磨于岁月苦砺……」
如果说王士伦方才听到那些时文吟咏,虽也有出彩之文,文辞通晓,结构匀称,虽好却不算惊艳。
但这段吟咏虽声音轻微,却如罄音缭绕,让人有恍然一亮之感,他不自禁停下脚步
口中低声默念:「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化书经之念,喻天地之思,意蕴深远,好大的气魄!」
……
王士伦停下脚步,转身回走了几步,回到那位阅卷官书案旁。
那位阅卷官似被手中誊卷文采吸引,并没有察觉书案旁有人驻足。
他依旧摇头晃脑,低声吟咏:
「书经先人传言,典籍蒙尘高悬,非为朽朽之言,千年延续,浸润血火,印证生死,光照忠奸,即为雅言,也为刀剑!」
「青衫儒法业生,书经缎熔铮心,不谢托孤寄命之勇,不弃生死天伦大义。」
「蹈临社稷兴盛,扶庇正道沧桑,孤身可负风雨,敢效断头刑天……」
王士伦听到最后几句,头皮已一阵发麻,心中生出凛然之感!
此时,那位阅卷官将手中誊卷看完,脸上都是赞叹之色,突然察觉到身边有人。
他抬头一看,身后之人竟是主考官王士伦,不禁吓了一跳。
连忙起身行礼:「下官失礼了,方才阅卷之中,未察觉大人在旁,请王大人恕罪。」
王士伦脸上不动声色,目光一扫书案上的那份朱笔誊卷,看到卷角写着乙亥九十七号。
他微微笑道:「不必在意,本官只是顺便转转,专心阅卷,以免有遗珠之憾。」
王士伦说完话,便转身翩然而去,那位阅卷官松了一口气。
阅卷官再看案上那份誊卷,脸上露出喜气。
不管是基层的阅卷官,还是高一级的同考官,能批阅到文章绝佳的誊卷,那都是极大的幸运。
因参加会试举子虽有三千馀之多,但是其中才华高绝卓异之人,却只是极少数者。
而他手中这份誊卷的考生,文章气脉惊人,便是这样的佼佼者。
能够在首场书经阅卷之中,就能这般脱颖而出,卓尔不群,比起其他考生已占据极大先机。
而有这等才华的举子,只要在二场的论诏诰表丶三场的策论阅卷之中,不出什麽纰漏,几乎是必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