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稍许功夫,不仅帮贾琮收拾完毕,自己也梳妆整理妥当。
……
几人走进堂屋时,看到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姊妹到得齐全,连宝钗也从西府过来。
加上各人的随身丫鬟,堂屋里人气颇为兴旺,贾琮正和黛玉闲话两句,看到龄官从院子进来。
身后跟着两个厨房媳妇,另有三个粗使丫头,每人手上都提食盒,首尾鱼贯进入屋里,颇有些壮观。
迎春说道:「我吩咐厨房送来的,这几日你必早出晚归,轻易怕见不到人影,出征不知何时回来。
我们姊妹在你这里用早食,也好热闹一些,得空好说说话。」
湘云性子最急,开口问道:「三哥哥,你那日出征,春末能回来吗,我还想你陪我放风筝。」
黛玉说道:「行军出征之事,哪说得准日子,我们想三哥哥早些回来,只是说了也不算,不如耐心等着。
云妹妹想放风筝,今年要是赶不上,那就等明年好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让三哥哥陪你玩个够。」
探春笑道:「林姐姐说的有理,不说出征的事情,说多了犯忌讳,咱们只说闲话,那才叫有趣。」
湘云心情有些郁郁,但也觉得有道理,不再提这话题,被贾琮逗着说了几句,也就放开了心怀。
……
堂屋里人气欣然,香韵盈盈,众姊妹和各人丫鬟,满满挤了两桌。
落座只是稍许,似乎有了默契,再不提出征远行,只说日常闲话。
既然赶不上春日风筝,便说夏日游湖丶秋日登高丶冬日赏雪等事,餐间气氛欢畅,并无半分远行黯然。
等到用过早食,贾琮便回工坊筹备,姊妹们聚着闲话,迎春又叫晴雯,说些针线之事。
贾琮离开内院,坐车出东角门,天色虽未大亮,但已过辰时,正是神京四门开启。
街面上竟比往日喧嚣许多,从工部官屯粮仓方向,正行来一队粮车。
每车都双马拉辕,车上堆满了官粮,车队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尾。
贾琮对这等场景,已经司空见惯,自东堽镇军囤被残蒙侵占,九边重镇粮草困乏,朝廷便全力徵调粮草。
户部丶兵部丶五军都督府等官衙,都在高负荷运转,夜以继日往九边运送粮草。
这些户部粮车出宏德门,已有护粮军队在城外等候,他们将沿着新开粮道,向边镇运送粮草。
至于新开粮道之上,是否会遭遇南下蒙兵,目前还是未知之数……
……
路上除了大队户部粮车,来往行人熙熙攘攘,竟比昨日多了许多。
不少百姓都驾车赶驴,挑担背囊,携儿带女,行色匆匆,似乎都是外乡人,使得街面多几分混乱。
贾琮的马车越往前走,行人愈发显得拥挤,马车行进速度减慢,这让贾琮生出焦急。
因今日他要去城北五军大营,挑选随军出征六千神机营,时辰可是耽误不得。
虽说他已提前出门,但是路遇阻碍,减慢马车速度,却不得不警惕,以免耽误大事。
此时前方人群之中,出现一队府镇衙役,人数约三十馀人,正在导引行人,疏通道路。
为首之人却是熟面孔,正是镇安府通判刘彬芳,在指挥手下衙役办差。
贾琮掀开车帘,叫道:「这不是刘通判吗,怎麽还亲自上街领差?」
刘彬芳笑道:「原来是威远伯,下官昨日听到消息,伯爷被圣上封神机营参将,即将随军北征。
伯爷韬略精深,天生名将,此次出征,必定建功,下官先行预祝。」
贾琮笑道:「刘通判客气了,今日路面有些不同,怎麽多了许多行人,不知是何缘故。」
刘彬芳叹道:「伯爷有所不知,自从北地传来军情,残蒙大军南下侵犯,民间已生紊乱。
加之这些日子大军调动,北上驻防迎敌,每日粮车络绎不绝,北去急送军粮,形状都透着紧急。
这等兴师动众之事,北向各州县百姓,岂有不会被惊动,历来民生最惧饥荒与兵祸。
百姓只要遇到战事,便会生出趋危求安之念,神京乃是大周国都,重兵把守,固若金汤。
这些百姓为躲避战事,但凡神京有亲友人脉,都拖家带口迁移而来。
前几日迁移人口零星,今日却一下涌入许多,这种情形只怕愈演愈烈。
昨日开始,镇安府丶祈年府三班衙役,差不多都调到路面上,防止生出事故,五城兵马司也会派出人手。
伯爷马车如去北城,最好还是绕道而行,这里直通着宏德门,日头再升高,必定会愈发拥堵……」
……
贾琮听了刘彬芳一番话,神情微微凝重,眼下战事刚起,便有这许多百姓涌入神京。
如今只是百姓流动初兆,官府还不会强加干预,只是府衙派出人手维持。
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