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明朝是宗室拖垮的!宋朝是官员拖垮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韩琦丶欧阳修丶富弼等人,想要解决仁宗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先是冗官的问题,最后兜兜转转,也只提出个让品级官员转迁年限加长的操作。」
    「这一整车,的确缓解了『冗官』问题。」
    「但治标不治本,『冗官』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这也正常,让韩琦这些人变法,根本变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韩琦更不会提出当年他们提出的那些政策来。」
    「如果提出来,那就是打他们现在的脸。」
    「所以,就提出个官员转迁年限加长的操作。」
    「当年韩琦有多意气风发,现在的韩琦就有多小心谨慎。」
    「屠龙者,终成恶龙!」
    「可他还不能表现出来。」
    「于是乎,就这麽干了一年,这时候,赵曙开始查帐了。」
    「治平二年,赵曙打开帐本一看,嗯,今年收入: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两白银!」
    「很好!赵曙很满意!」
    「然后再看国家支出,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两白银!」
    「好家夥,赵曙当时人都麻了。」
    「国家一年收入一亿一千六百万,结果要支出一亿二千三百万!」
    「妥妥的入不敷出!」
    「而这里面,支出最高的,还是官费与军费。」
    「军费高,是因为兵太多!」
    「当然,吃空饷的肯定更高。」
    「官费高,是因为从宋太祖时期,就开始有意的提升文官地位。」
    「所以,从宋太祖时期,就出现了对『士人』厚赏的情况。」
    「到了赵光义,这情况就越发肆无忌惮了。」
    「时间一长,整个官僚集团就臃肿的不行。」
    「之前,无数人都在喷朱元璋制定的宗室供养制度不行,是个垃圾。」
    「可实际上,宋朝供养官员的制度,其实也与朱元璋供养宗室制度没有什麽区别。」
    「就拿节度使来说,节度使月奉钱是四百贯,禄粟一百五十石,随身侍从衣粮五十人,盐七石。」
    「枢密使丶宰相,月奉三百贯,衣赐春丶冬服各二十匹丶绢各三十匹,冬棉一百两;月给粟各一百石,随身侍从衣粮七十人,薪一千二百束,岁给炭夏季月一百秤丶冬季月两百秤,盐七石,并月给纸丶马料钱等。」
    「而这些,换算成银子的话,节度使一个月就可以得到:六七百两银子。」
    「枢密使,宰相这样的,俸禄全换成银子的话,也有五六百两银子的样子。」
    「别看这几百两银子好像很低的样子,明朝初期,宰相月俸禄为87石米,相当于87两银子,一两银子一石米,当然,按照不同时期,价格也有所波动。」
    「反正,大概就这麽个情况。」
    「这差距,大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宋朝时期,不管是节度使,还是枢密使,亦或者宰相,除了正常的月奉以外,还有皇帝的奖赏,时不时就要赏,一个月千来两银子轻轻松松。」
    「最最关键的是,这还只是担任一职的情况下。」
    「然而,宋朝的宰相,可不仅仅是宰相。」
    「就拿韩琦来说,他是平章事,也是卫国公,也是兵部尚书,也是门下侍郎,更是山陵使,他一个人,就身兼数职,同时,也可以同时享有平章事,卫国公,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山陵使的俸禄!」
    「一个月,简简单单几千两银子轻松到手!」
    「而且,还不是宰相有如此优待,宰相以下那些官员虽然比不上宰相,但同样有优待,新资俸禄,历朝历代的官员看了都要眼红!」
    「甚至可能出现,明朝的宰相,还没宋朝一个九品官挣的多!」
    「如果官少一点还好,朝廷还养得起。」
    「可官多了,那就不得了了。」
    「按照记载,在宋真宗时期,天下『冗官』已经高达十九万五千馀人。」
    「而越往后,到了宋仁宗时期,开始开科取士,自然就更多了!」
    「既然开了科,成了进士,那就相当于官了,不管你干不干事,朝廷都要养着。」
    「这还只是普通的官。」
    「除此之外,皇族丶外戚丶功臣等等,他们的后代,在『恩荫法』的庇佑下,一大群人生下来就有『级别』,有『级别』就要有俸禄,而这帮人,有钱,有闲,有精神,然后,就像明朝那些宗室一样,就开始疯狂的『造人』。」
    「一时间,这些功臣丶皇族丶外戚的后代就多不胜数,几乎是呈几何倍数增长,朝廷有再多的钱,也不够支出的!」
    「人家都说明朝是宗室拖垮的,而宋朝,却是官员拖垮的!」
    「太多了!」
    「官多的都不像话了!」
    「关键是,宋朝皇帝还不怎麽杀人!」
    「在宋朝这边,只要不是谋逆罪,就算干了天大的坏事,最重的就是流放到偏远地方做官!」
    「过海丶过岭,就是最重的处罚了,过海,就是指被罚到海南,过岭,就是指被罚到岭南!」
    「要是放在朱元璋身上,你干点什麽事,动不动就剥皮揎草,动不动就诛九族。」
    「所以说,皇帝还得杀!」
    「不杀,怎麽彰显出皇帝的威信?」
    「说什麽杀士大夫是暴君?」
    「朱元璋还不是同样在杀?杀了一批又一批,可最后,人家都喊朱元璋为洪武大帝!」
    「而宋朝这些皇帝,对文人够好了吧?但纵观整个宋朝,又有谁能被称作大帝?」
    「有时候,情愿当个暴君,也不愿当个『懦弱庸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