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宋亡於赵匡胤,大明也亡於赵匡胤!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皇帝位帝!」
    「后汉也是如此,一开始,也是后晋的重臣,因为实力强,被封各种王,乃至都统!可也因为实力强了,看到你家都能当皇帝,我为什麽不行?于是乎,自然也就称帝了!」
    「而后周的郭威,本来一开始也是后汉的统帅,因为实力强大,有能力,可又是新皇继位,他也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
    「其实这些,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很正常。」
    「毕竟,实力强了,到了王朝末年,总有一些什麽摄政王啊,丞相啊之类的,实力越来越强,最后,不管是自己的野心也好,还是手底下的人拥立想要从龙之功也罢,最后都会当皇帝!」
    「但是……」
    「这后梁丶后唐丶后晋,后汉,后周!」
    「整体时间加起来,甚至也就只有五十来年的样子!」
    「五十年,就出现了五个政权,平均十年一个,可想而知这换的有多勤!」
    「关键是,这还只是五代,还有个十国!」
    「南吴丶南唐丶前蜀丶后蜀丶南汉丶南楚丶吴越丶闽国丶南平丶北汉!」
    「可以说,整个五代十国,都充斥着,谁拳头大,谁就是皇帝的准则。」
    「正所谓,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赵匡胤就是这麽上位的。」
    「而赵匡胤上位后,面临的问题依旧如之前的那些势力一样。」
    「武将节度使节镇一方,掌握当地的军丶政丶财丶法等所有大权。」
    「除了没有建国以外,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毫无二致。」
    「他们实力强劲时,可以反了天子,自己当皇帝。」
    「同样的,他们虚弱时,又会被自己的亲兵推翻,甚至被灭绝满门!」
    「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没有任何秩序,没有任何信任可言的时期。」
    「别说那些有权有势的了,哪怕只是普通人,你刚结识了一个人,那人前脚还跟你乐呵呵的谈天说地,后脚就可能被他杀死,甚至,被他下锅给煮了吃了!」
    「别以为这很夸张,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夸张!」
    「五代十国是个什麽时代?」
    「本来就因为兵灾霍乱,导致民不聊生,掌权者,不仅抢老百姓的钱财粮食,作战的时候,要是缺粮了,甚至还会成批次的去抓百姓为食!」
    「甚至,一些心理变态的,还专门以食人心胆为乐!」
    「老百姓被抢了,活不下去,那就只能去抢更弱者为粮。」
    「是以,是时,天下食人蔚然成风!」
    「甚至,不少的旅店,摊贩等,都拿出人肉来,明码标价的去卖!」
    「这是个什麽时代?」
    「这就是个人皆残忍的时代!」
    「因为,你不残忍,你就活不下去!」
    「而亲身经历过一切的赵匡胤,在建立大宋后,不管是想要让自己的王朝长久的延续下去也好,亦或者说的冠冕堂皇点,想要为天下做事也罢,总之,他自然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想要重建一个秩序,一个前所未有的秩序!」
    「而这个秩序,自然就是以儒家为根统的仁义礼智信,且忠孝兼备的秩序!」
    「可这个时代,别说百姓如刍狗了,那些文官,一样是刍狗!」
    「五代本就是个武人的时代,你文官敢逼逼两句,砍的就是你。」
    「所以,赵匡胤就这麽推崇儒家,那些武人是压根不会鸟你的。」
    「到时候,武人该咋咋样,该吃吃,该喝喝,就当没听过你这话。」
    「那赵匡胤的第一步,就是,卸了这些人的兵权。」
    「其他朝,对功臣是说杀就杀,没办法,你掌握的兵权太大了,不杀你,怕出乱子。」
    「杀开国功臣的情况,历朝历代都有。」
    「太平本是功臣定,却不许功臣享太平!」
    「而赵匡胤这个时代,本来就足够黑暗了,他要是杀的话,保不齐就会出现反扑。」
    「所以,就出现了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他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赵匡胤当皇帝后,对后周的旧臣,一个不杀,全部予以重用提拔。」
    「而对那些藩镇,赵匡胤也采取的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赵匡胤在一次晚朝时,将那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然后,就说,自己最近夜不能寐,总是担心!」
    「这些高级将领就疑惑,反问为何如此!」
    「如果是别的皇帝,或许还会旁敲侧击,隐晦的去说。」
    「而赵匡胤,就直接拿到明面上来说了,他说,担心部下们会造反,再次上演『陈桥兵变』之事。」
    「这些人一听,知道自己被赵匡胤猜忌了。」
    「他们不知道说什麽,只请求赵匡胤指一条明路。」
    「赵匡胤就说:只要放弃兵权,去到地方,甭管你们要良田,还是宅邸,还是要美人歌姬,都可以!甚至,他还表示,可以与他们结为亲家,只要愿意,喝了这杯酒,交出兵权,他们就还是兄弟!」
    「这些高级将领同意了!」
    「杯酒释兵权,千古以来,唯有赵匡胤做到了!」
    「杀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数。」
    「唯有赵匡胤没有杀功臣。」
    「太平本是功臣定,当许功臣享太平!」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便开始提拔文官的地位,逐渐让儒家的话语权比重变大。」
    「在赵匡胤的授意下,仁义礼智信开始反覆的提及,忠君爱国的思想,逐渐被烙印在人们心里。」
    「而见识了武人的残酷后,自然就会想着用文官治国!」
    「他曾对赵普说过: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馀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
    「在他看来,任用文士,或许有一定危害,比如贪污腐败等等,但在赵匡胤看来,这些文人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的大!」
    「所以,在赵匡胤立国之初,就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便是,以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赵匡胤恐怕永远都不会想到,武人会祸害天下,这文官,一样贪得无厌,文官祸害起天下来,那就是软刀子割肉!」
    「文官一支笔,胜过武人一把刀。」
    「他们能把英明的皇帝写的无比昏庸。」
    「他们能把昏庸的皇帝,吹捧成千古圣君!」
    「他们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说天下太平,四海笙歌!」
    「可实际上,敌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
    「这,就是文官!」
    「赵匡胤这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针,不仅害了宋朝,导致大宋亡国,还连带着的,让明朝也亡了国!」
    「所以说,不仅大宋亡于赵匡胤,就连大明,也亡于赵匡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