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宋配不上文天祥!也配不上辛弃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光是听到那一句诗,李世民都已经能够想像得到这是一个什麽样的人了。
    真不知道,朕的大唐,可否出现过此等惊才绝艳的任务?
    ……
    同一时间,大唐玄宗时空。
    「太白兄,此人,当真千古!」孟浩然一脸震惊。
    绝了!
    这诗,简直绝了!
    不是孟浩然做不出好诗来,而是,这诗,已经顶死了!
    妥妥的天花板存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诗,好诗!」李白品味着这一句,眼中异彩连连。
    可好诗的背后,他又感觉有些悲凉与无奈。
    如此人物,最后竟落得那般下场?
    人家是爱国诗人。
    而他呢?
    又算什麽?
    洒脱诗人吗?还是浪漫诗人?亦或者,只算个郁郁不得志,只知道满腹牢骚的穷书生?
    呵……
    李白苦涩一笑,又低头饮了一口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一旁的孟浩然眼睛一亮,赶忙吩咐旁边的人:「快,快记下来!」
    李白无语,却也不管他们,只是自顾自的饮酒,自顾自的看着苍穹……
    ……
    同一时间,南宋末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低喃着,有些愕然。
    他现在,自然还没有做出这首诗来。
    只是,听着自己未来的诗句,从别人口中说出,只觉得心头不是滋味。
    如果有的选,他其实不想死。
    他更想让大宋重新收复中原,重新定鼎天下!
    可惜,无力回天!
    好在,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造船。
    只要时间来得及,先离开中原,在图谋回来……
    这或许会很对不起中原的百姓。
    但,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投降?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就算是死,也不可能投降!
    他只是也没想到,后世之人,竟对他如此推崇?
    10分啊!
    这可是十分!
    这沉甸甸的十分,直让他心中有压力。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继续开口了。
    「接下来……」
    「排名第二:辛弃疾,评分:9.9!」
    「辛弃疾,南宋的官员,将领,文学家。」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期,参加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
    「先后在江西丶湖南丶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主张北伐,与当朝的主和派不合,屡遭弹劾,最终心灰意冷退隐山林。」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试图启用辛弃疾,但已经看透南宋朝廷的糜烂,辛弃疾数次推辞。」
    「1207年,开禧三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他临死前,口中还大喊着:『杀贼!杀贼!』」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旧山河为志向,可惜,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他文武双全!」
    「文能斗酒诗百篇。」
    「武能上马定乾坤。」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毅然决然的集结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起义军。」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之时,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叛徒张安国丶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
    「辛弃疾听闻,大怒,带领着五十人驰赴金营。」
    「当时,张国安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出其不意,突袭金营,抓捕张安国!」
    「而面对五万金军的包围,辛弃疾也毫无惧色,手持长刀,身披铁甲,杀出敌营,摆脱追敌,急驰而归,又将张安国带到临安,后,张安国被斩首!」
    「当时,朝野震动,就连赵构,也一连三叹,感觉很是不可思议!」
    「以上,就是武功方面,说实话,任谁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在文方面……」
    「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将满腔的情怀,和对国家的兴亡,全部寄托于诗词之中!」
    「其中,他的代表作有……」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丶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某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节选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其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再后……」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节选。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后世评价:」
    「完美的诠释了什麽叫做: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为什麽喜欢辛弃疾?因为他六十八岁的时候,依旧在坚持做十八岁想做的事情,所以,永远觉得他是少年,是我们最爱的少年模样!不管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亦或者六十八岁,他都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名将,是诗人,也是文学家,真正的文武双全,真正的全才!」
    「曾有弃疾似去病,奈何宋皇非武帝!」
    「五十人进五万人的军营,活捉叛贼首领,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如此天降猛人,可惜,可惜……」
    「大宋配不上文天祥,更配不上辛弃疾!」
    「辛稼轩千古!」
    「文臣名人不足以描绘他万一,他应该是当世名将,当世猛将!可惜,朝廷腐败,竟然一位当世猛将,以诗人的身份享誉后世,不得不说,简直是讽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