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帝!永乐大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刻,竟忽略了接下来自己要面对的东西……
    ……
    同一时间,大明永乐时空……
    “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点意思!”
    朱棣笑了。
    虽然这话有些名不副实。
    他也从来没想过守国门,他向来都是打出去的。
    但至他以后,让天子守国门,也的确显得硬气。
    “想不到啊,后世对我大明评价如此之高?”朱棣微微扬起眉……
    他本来还想着,自己得位不正,后世多有不齿。
    却不想,自己的评价,竟如此正面?
    后世子孙,不仅对他有三分敬意,似乎……
    朱棣感慨……
    “也不知道老爷子看到这一幕,会如何……可能原谅我造反?”朱棣喃喃道。
    不管怎么说,造反是他的不对!
    他也怕下去见到老爷子。
    所以他拼命的卷,拼命的卷,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功绩得到老爷子的认可……
    现在……
    铁血大明,最有骨气的朝代……
    这些评价,够吗?
    朱棣茫然……
    他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在老爷子心中又会是什么样的?
    “真想见一见老爷子啊……”朱棣喃喃道。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顿了顿,继而继续开口道:“永乐帝在位期间,也注重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项项制度下来,不仅防止了农民破产,还保证了赋役征派。”
    “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同时,疏通漕运,不仅保证了边疆的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求,也顺道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为关键的一点,朱棣在永乐元年,命人编撰了《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编成后,又让道衍和尚姚广孝等人重修!”
    “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
    “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仅目录就有十六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
    “至先秦到明初,引用的文献多达七八千种,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
    “永乐大典是近代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甚至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比国外的各种百科全书,还早了三百年!”
    “有人说永乐大典是古今第一奇书,也完全算不上夸大!”
    “可惜,如此古今第一奇书,却因为刊印量少,流传少,又因为朝代更替,内忧外患,偷盗,抢掠,焚烧等各种战乱的情况下,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四百余册!”
    “越到后面,缺失的就更少了。”
    “总之,永乐大典,成了中华历史上的遗憾。”
    “同时,朱棣还派遣郑和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开始,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一共七次!”
    “也被称为郑和七下西洋!”
    “三宝太监郑和,远航太明洋和印度洋,拜访了沿途各个国家,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通丝绸之路,今有郑和七下西洋通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
    “下西洋不仅宣扬了大明的国威,还开通了经济,贸易,与各国建交,堪称万国来朝!”
    “九州四海,皆知大明!”
    “作为一个帝王,在历史上能干成一件大事就可以声名显赫,例如,修长城,通西域,开凿大运河等……”
    “以这类公认的重大事业来衡量的话,明成祖几乎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差。”
    “仅从设立奴儿干都司、营建北京、浚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几件事来看,干成其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可为他竖立一座丰碑。”
    “而朱棣,全都做出来了!”
    “是非功过后人评。”
    “永乐一朝,当为盛世!”
    “而朱棣,也无愧于永乐大帝!”
    “同时,朱棣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可被评价为大帝的君主!”
    “永乐之后再无大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