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棣:不是,猪腰子脸是我的锅?不是,冤枉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抹黑,而且,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
    “不是洗螨清,他们也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那还得说说老朱的好大儿,明成祖朱棣!”
    伴随着秦镇话音落下……
    别说洪武时期的小朱了!
    就是永乐时期的老朱,都一脸懵逼……
    好家伙……
    这特么又扯到我头上来了?
    就听,秦镇继续道:“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别的朝代那些开国之君,总喜欢在自己的出生方面搞点玄学,就算不搞玄学,也说自己是某某某的血脉,总之,就凸显出一个不凡来!”
    “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了!”
    “他从小就吃不饱饭,后来当了和尚还是吃不饱,也当过乞丐要过饭,总之,前半生,过的很是困苦!可以说,绝对算得上是社会上最底层出生了!”
    “开局一个碗,全凭自己本事吃饭!当上皇帝后,他也想过,自己一个泥腿子出身,终究有些上不得台面,心里其实还有点自卑的,于是乎,就去想,要不要认个老祖宗?”
    “但最后他想明白了。”
    “何必去认祖宗?咱爹是农民,咱爷爷是农民,咱太爷爷也是农民!农民没有什么可耻的!泥腿子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正如朱元璋所言:我出身寒微,最后能取得天下,古往今来,哪个帝王能比得上我?”
    “并且,他还以‘淮右布衣’所自傲!”
    “朱元璋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洪武一朝,也没有什么异象,更没有什么天降神龙,紫气东来的扯淡玩意儿!”
    “然而,等朱棣继位的时候,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毕竟得位不正,所以,朱棣就开始弄出了一些天命在我的概念!”
    “《奉天靖难记》有这样几段记载!”
    “一、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
    “二、太祖曰: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
    “三,今上皇帝初生,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阙,连日不散!”
    “说是朱标当太子的时候,多次忤逆太祖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对这个太子很是不爽,不喜欢太子,而喜欢他燕王!”
    “而燕王出生的时候,又有各种异象,照映宫阙,连日不散,很是不凡!”
    “说实话……朱棣也就骗骗后来人了,他出生的时候,哪有什么宫殿?那时候,朱元璋正打仗呢!”
    “本来也没过去多少年,永乐朝那些臣子们都门清,你搞这些,给谁看?咱大明是唯物主义战士,你爹身上都没点异象,你搞这么多,啥意思?”
    “唉,就这么着,朱棣大笔一挥,就给老朱上了点玄学色彩!”
    “首先,朱棣就修改了《滁阳王庙碑》。”
    “滁阳王庙碑,是老朱当初自己写的,上面记载,郭子兴看重他朱元璋,是因为他行为举止,气度不凡,这才看重了他!”
    “而朱棣修改的就是,郭子兴见朱元璋相貌奇伟,异于常人。”
    “但当时也就这么写了一下,至于具体怎么个奇伟,怎么个异于常人法,还得等到永乐十一年!”
    “永乐十一年,在给明孝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的时候,朱棣又开始详细的描写了!”
    “皇考生焉,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龙髯,就是那种天然卷的胡须,像龙须一样,从朱棣的画像中就能看出来,有那么个胡须!”
    “项上奇骨隐起至顶,翻译下来就是,头上有块奇异的骨头,藏在脑袋之中,就像龙一样,龙头上同样有一块凸起!”
    “而相似的记录,还记载于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之中!”
    “吴元年十二月戊申,上梦人以壁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
    “也就是说,朱元璋当年在当吴王的时候,晚上做梦,梦到有一个神人,将一块玉璧塞到了脑门里,早上起来就感觉头疼,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朱棣又让解缙写了个《天潢玉蝶》,也就是皇家家谱中记载,有一名奇人异士,看到朱元璋时,说他相貌非凡!”
    “这些,也都还是铺垫!”
    “到这,其实还没什么离谱的,仔细想想,朱棣其实也就给自家老爹整了一块凸出来的头骨罢了,还不算太大的异常!”
    “但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既然朱棣都这么说了,那后来那些皇帝,大臣们,可就放飞自我了!”
    “到了朱祁钰登基的景泰二年,有个叫袁忠彻的。”
    “这个袁忠彻就是个相师,他爹也是个相师,凭借着神棍的身份,父子俩在永乐朝甚至当上了宝尚司丞、尚宝司少卿。”
    “但之后因为御下不严,两次被宣德皇帝与堡宗处罚致仕。”
    “到了土木堡之变后,新皇登基,袁忠彻眼看着机会来了,于是乎,就写了本书,叫《古今识鉴》!”
    “其中,历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大明的那些名人的奇异长相!”
    “老朱赫然在列!”
    “叫,明公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声音洪亮,贵不可言!”
    “总之,描述了很长一大段!”
    “而这其中,有个天地相朝的是重点!”
    “天是额头,地是下巴!说是额头下巴凸起相对,贵不可言!”
    “虽然这个袁忠彻没有被景泰帝看重,但他这本书,也彻底在民间传开了!”
    “至此,老朱那一张鞋拔子脸,就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
    “这也为以后的异象奠定了基础!”
    “到了后面,嘉靖年间有个画师,就称赞老朱的相貌,说,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下之丰也,地载以厚耶!”
    “说老朱的额头像天一样高,下巴像地一样厚!”
    “反正,猪腰子脸,已经与朱元璋脱不开了!”
    “以至于后来隆庆年间,有个大臣看了宫廷的典藏画像后,还一脸懵逼,我看到的太祖画像,怎么跟宫里的画得不一样?”
    “而之后,有人觉得老朱的异象还不够,于是想到了刘邦腿上的痣,就给老朱的脸上点上了黑痣!”
    “一开始还只是十二颗,然后二十四颗,再到三十六颗,再到七十二颗,以及最后的满脸麻子!”
    “当然,明朝时期,一直都没有承认这画像,到了官方版承认,还得到了螨清入关之后了!”
    “螨清入关后,有个皇帝,到喜欢画画,看到了民间版本后,就将老朱的画像给画了出来,放在了宫廷之中!至此,老朱的猪腰子脸,彻底糊脸上了!”
    “总而言之,老朱整容失败的罪魁祸首,首犯绝对是朱棣!”
    “没有朱棣开这个头,也不会有后面那些事!”
    “次要责任就是那个叫袁忠彻的相师,直接将朱元璋定成了鞋拔子脸,猪腰子脸!”
    “再之后,满脸麻子,毕竟是时代推移,逐渐兴起的,找不到罪魁祸首,只是民间的一种异化!”
    “再然后,才是螨清的责任了,没办法,如果他不将老朱的猪腰子脸收入到皇宫之中,后世人又怎么会将这画像当成朱元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