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毒杀高太后!一个与宋朝格格不入的皇帝,宋哲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令。」
    「但变法派倒台之后,他又为变法派说话,说,有些法,不可废除,是有利于国家的法。」
    「然而,司马光哪管那麽多?甭管你是中立派还是变法派,只要不是守旧派,那统统给老子滚出朝堂!」
    「说白了,司马光,就只是个官员而已,也没有什麽了不起的。」
    「他既不是圣人,也算不上好人,不过就只是个为了一己之私,反对改革变法的老顽固罢了。」
    「后世,他最出名的事情,恐怕也就只有司马光砸缸了,其馀的,哪还有那麽多?」
    「甚至,他的诗词,也少有人知。」
    「之前说,太皇太后废除新法,其实也不尽然。」
    「还是司马光牵头,太皇太后支持,才有了新法被尽数废除的情况发生。」
    「甚至,在他口中,新法都成了毒药,必须得废,不废不行的那种。」
    「当然,废除新法也需要一个过程。」
    「他有一次生病,以为自己要死了,但得知还有三个法没废,就是免疫法丶青苗法与将官法,他表示,这三法没废,自己死不瞑目啊!」
    「然后,他又爬了起来,咬着牙,硬是不死,等到终于又把这剩下的三法废了之后,他才心满意足的咽气嗝屁!」
    「至此,宋神宗变了一辈子的法,总算彻底给铲除了,文官们高兴了,没了新政,他们就可以继续享受太平,歌舞升平,载歌载舞,兴奋的欢呼。」
    「而朝中,也尽是守旧派与顽固派。」
    「那些激进派,中立派,改革派,全都被排挤出朝堂。」
    「苏轼算得上是人间清醒了。」
    「之前,激进派认为他不够激进,将他排挤出朝堂。」
    「等司马光上位后,苏轼与司马光本来还是好友,司马光就想着,苏轼既然反对新法,那就是自己人啊,于是乎,把苏轼喊了回来。」
    「苏轼回来之后,在看到以司马光为首的那些家伙,拼命的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以及全面废除新法后,就知道,这司马光,与别的什麽人也没有什麽区别,全都是一丘之貉。而且,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还看到了朝堂之中的腐败,贪污横行!」
    「哪有一点政治清明的样子?哪有司马光说的那样天下太平?」
    「于是乎,他又跳出来反对。」
    「可很明显,反对无效。」
    「司马光太疯狂了。」
    「疯狂到,根本听不进去半点逆言。」
    「就好像,这天下地上,唯他独尊一般。」
    「好在,司马光没活多久,要不然这朝堂还不知道要被折腾成什麽样!」
    「司马光死后,谥号『文正』,说实话,他属实有些拉低文正这谥号了。」
    「不过,司马光死后,这朝堂也没有多好。」
    「首先,朝堂之上,全都是守旧派,太皇太后反对变法,皇太后反对变法。」
    「上上下下,全都反对变法。」
    「他们就这麽继续吸着国家的血,一排欣欣向荣。」
    「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元佑更化。」
    「但后世评价,这元佑更化谈不上是政治改革,在经济政策上旧党也毫无积极的建树,只是一场情绪化的清算运动罢了。」
    「皇帝能怎麽办?」
    「抱歉,皇帝什麽都干不了。」
    「皇帝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被拖入深渊。」
    「甚至,在高滔滔垂帘听政的时候,做的更加过分。」
    「她垂帘听政,军国大事自然都是找她商量,这无可厚非,毕竟是垂帘听政。」
    「但过分的是,大臣们认为赵煦年幼,高滔滔也不把这个孙子放在眼里。」
    「因为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的座位相对,朝臣奏事的时候想来都是背对赵煦,也不转身向他汇报,以至于赵煦后来秦镇之后,谈到这一时期,都说,他只能看到朝中官员的背部与臀部。」
    「这比刘娥穿龙袍还过分。」
    「这皇帝,根本就不像皇帝,就像个吉祥物一样。」
    「而等到了赵煦十七岁的时候。」
    「按理来说,皇帝已经成年,高太后可以还政了。」
    「可高太后还是积极的听政。」
    「大臣们也都只向太后奏事,也不像皇帝禀告。」
    「这种无视,普通人尚且忍不了,更别说皇帝了。」
    「高太后与朝臣们,只想让赵煦成为一个遵循祖宗法度,通晓经意的皇帝。」
    「要是赵煦能够双手插兜,垂拱而治,那就更好了。」
    「然而,小时候经历的种种,再加上成年后,也没有人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自然就恼了。」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你不管怎麽教,情绪都无法被剔除。」
    「就算大臣们与高太后教的再『好』,可那种被忽视的感受,又怎麽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