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2024.3.1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世界里的我们,是否感觉到了身边的一切就是乌托邦的一部分呢?
    劳逸结合是必要的,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只劳不逸是致命的。
    我的脑力劳动会让我很累,但是别人就真的不觉得它累,还问我:你坐着你躺着,怎么会累?
    书好不好,就看你是否爱不释手。“春江水暖鸭先知”。
    幸福是不看得太远,幸福是稍微远走一点点,就能多获得一点点。
    由于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正反馈的现象,所以很多很多问题就会因为这些正反馈的存在而改变最优解。理论最优并非最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路径可以使当前状态转移到最优状态,那,最优状态是不可达的,最优方案也是不可行的。克服正反馈的最好办法不是大改,而是尽可能地去锁定状态。
    正反馈,负反馈,叠加,震荡,惯性,线性与非线性。我们的世界超级复杂。我们生活在四维世界里,而由我们组成的世界却难以用有限维度描述。要是在物理上再升一个维度,我真不敢想,那回事怎样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我们所挣扎的所热爱的世界啊,不过是一张照片。
    其实也很好解释,这叫雪崩,击穿,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的突变,也很恰当。
    肥肉会激发减肥欲望,而美食反之。
    如果一个东西很重要,那么即便AI有多厉害,也无法逼迫它彻底消失。就算不指导,也要有人管理,即便管理不了,也要有人辅助、善后。最先被消灭的,一定是最累最重复的部分,最令人抓狂也最令人无可奈何的部分。
    确实我也会觉得文案公司可能会不景气,但文字工作不会。
    向日葵,会不会是因为它是像日葵?哈哈哈。好冷。
    你知道为什么AI能把画面画得比真实还真真实,但还是有人愿意去玩怀旧复古吗?我想的倒不是这个,我在想,人类究竟要花费多久,迭代更新多少次才会不去怀旧,只玩这些“高级货”。这里存在一些东西,还是供需关系,还有周期,还有速度匹配。现在是供大于求,因为一部分不认可又新又好。待到认可了,此时此地新的好的又旧了,如果人脑进化或者适应的速度赶不上其他物质的进化速度,那么制约事情演化的就不是技术,而是人。如果你真的适应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变化,那就请忽略我说的话吧。
    好的东西都还是有些不变化度的,如果你喜欢的二次元人物一天一换脸,那你能接受吗?
    我说的是极限情况,但是不这样刺激也不会引发人思考,所以算是刻意为之。
    家庭可自制或者易自制而产生的需求减少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这种自制做产品不参与统计,这让卖家的估计常常不准。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部分。
    也许补充脑力最好的办法是少吃饭,多休息。
    不能用整体表现出来的规律估计个体。即便你用的一样的指导思想,甚至是做的一样的动作,结果也同样是千差万别。把自己比作一个粒子群中的一个粒子,你就明白,你不一定能靠近最优解,很多时候你会陷入局部,或者逃亡边缘。因为这叫,姑且借用一下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你从你个门走进去,位置不确定性是门的宽度,还会受到其他人的干扰,这干扰是随机的。为了说明总体估计和个体的差异,还可举个例子,就是你统计整个过这个门的人的冲突次数,那这个次数是成对出现的,但对于个人来讲,冲突更像是随机噪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