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余下的这一小部分里,我倾尽一生,能搞个万分之一,也就不错了。求满干什么呢?
所以我把自己的生命分成几个板块,必要板块,不必要板块和不要板块。平时思考必要的,娱乐时玩玩不必要的,剩下的东西都扔了。
后期能刷的东西,在前期探索阶段就不要拿。前期几件事?活着!探索!了解机制!后期呢?根据自己了解的机制,刷东西,升级,结束。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看运气的游戏。运气决定上限与下限,这个限很宽。但是还有有限的。
但是,很多人穷尽一生都触碰不到边界,这导致了很多时候,有边界与无边界是一样的。
重在参与。
所以在了解事物的时候,只需要了解它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由其衍生出来的,“它好牛”,“我好菜”,这些情绪上的问题是没必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
关于稳不稳定,平不平衡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看是在干什么。你要保持灵活度,就不能太稳定,而你要完成一个长期固定的项目的时候,稳定性就很重要。稳准快,是矛盾的。又稳又快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代价太大。
世界逐步地让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的是能让我们做更深层次的思索,而不是为了让我们飞。
有时候,感觉到束缚,是因为自己在拥抱枷锁。别人设计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自己使用这个产品,是为了把自己节约下来的时间用在思考更高深或者还未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复制。
打破黑箱,复制技术,就是不信任脚下的土地的结实程度。大胆地使用黑盒,大胆地往前走吧!放开你拥抱的那个枷锁。
人类越来越不能做独狼了,这是个超级老的概念了。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个体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必要了。
何况如今。
无论是传感器,还是被控对象,还是执行器,还是控制器,还是控制器矫正装置,都不可能一家独大了。都不可能单独作为巨人出现了,我们互为彼此的巨人,互相扶持着向前。
不要去盲目的个人崇拜,也不该追逐个人英雄主义。这些不光是痛苦的源泉,这是纯浪费时间,你达不到,达到了,也只是虚幻。我们是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该如是想问题。
不需要偏见,不需要看不起,不需要比较。这些都是妄念,本不存在。
谁也不比谁高贵。
多想想自己的事,还是这句话,别人说你,批评你,你当他在放屁,或者有则改之,无则当他在放屁,就行了。
人不知而不愠,并不是为了当君子。老祖宗可能也明白这一点,但这么说很高大上,很符合出书的要求。我分析一下深层的原因。
人不知,说一些冒犯的话,你能将这个价精神攻击衰减到零,本身是一种成长,一种抗性成长。一百个人围着你打,你却不掉血,你说他没有用?
其二,你不愠,意味着你没有反击。你收获了什么?要么是持久不断的捡软柿子捏,要么是更加亲近的关系。先说后者,你可以直接获得很多好处,两个刺猬不相互刺伤,便可以获得更多的热。再说前者,你能否感知得到,别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来让你生气,如果是为了和你建立更亲的关系,更加放松真实的氛围,那么你不必在意;如果是人家不小心说错话,你原谅他就好,不知者无罪;如果是为了欺负你而欺负你,你就要小心,这样的人不多,但一定有。
如果情商够高是可以感知的。还是建议,先收集反制手段和证据,不要太急。因为你可能想错了,别人其实是因为喜欢你才与你插科打诨。这时候,你不动作,不会因为误会而产生叫眼中的后果。而如果等你收集了足够的证据和反制手段,你终于得到了准确的结论,他就是在消遣你,那么,你可以“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借刀杀人,不出己力”。总有管事的人嘛,借用一下喽!
你准确的达到了目的,并且牺牲最小。没什么误判,也没什么损失。
回到原点。
人不知而不愠。不为了成为君子,也并非一直不愠,而是,你要有一个缓冲判断的过程,也要多留一个心眼。但在外部看来,你不失君子之名。有里有面。
我这些年有进步,从1变成了2,而这个世界从一亿,扩展成了一兆。我在增强,但我也在贬值。机器代替不了人,是从整体来看的,对于个体,完全不是如此。
过度依赖而产生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未来未必会成为机器代替人的地狱,更有可能是由于人的过度依赖导致崩溃而变成废墟。
所以,不要预测未来。与其想些没用的,不如和喜欢的人告白。专注当下,不要想太远,想太远也行,别想得又多又远。太离谱岂不是想也白想。多去关心你爱的人吧。
眼前的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