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出人命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月十六。
    辰时初,天光放亮。
    眼下时节,除了松柏等常青植物,树木大多已落尽了树叶。
    如棋盘似的田块中,冬小麦的青绿麦苗约莫长出了一扎高,挂霜之后在晨阳映照下显得既坚韧又脆弱。
    这块一亩地的试验田,陈初每天都要来看一眼。
    豫农这款高筋小麦麦种,曾在试验田中轻松获得过亩产800多公斤的成绩,即使推广到了普通农户手里,单产依然在550公斤以上。
    考虑到当下的水利条件、没有化肥农药,缺乏精耕细作的条件。
    陈初保守估计,亩产三至四百公斤应该没太大问题。
    不过,若能达到陈初的心理预期,仍然是个吓死人的产量。
    陈初和刘伯聊过,说若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再加上好地,麦子能产一百三四十斤。
    若是孬地,一亩七八十斤也是常有的。
    今年五月时,陈初在山下见过麦田,孬地的麦田长得稀疏低矮,麦粒干瘪。
    好地中的麦子同样一言难尽.......麦秆长得太高了,将要成熟时能达到成年男子肩膀的高度......
    没有经过矮化的麦子,营养都用来长个子了,不但大大影响产量,也容易倒伏。
    你看,有时长得高也不见的是好事。
    姚美丽,你说是吧?
    旁边另一块田,搭了一笼一笼的A型木架,上罩毡布。
    跟在陈初身旁的刘伯,掀开毡布掐了一根嫩黄菜蔬看了看,欣喜道:“东家,这蒜黄生的真快!上旬刚割了一茬,只十天就又能收割了。”
    “嗯,刘伯着人割了吧,一会送到我哪里一些,剩下的送去集团后厨和十字坡酒店。”
    陈初来到此处这么久,大蒜没少见,但蒜黄这种蔬菜倒还没见过,身边便是如刘伯、姚三鞭这等熟于农事的人也没听过。
    于是天凉之后,陈初便让刘伯带人拾掇出一块田地用来种了蒜黄。
    也算是给冬季又添了一道菜。
    种植蒜黄一点也不难,主要是遮光和冬季保温。
    不过这种蔬菜非常难于保存,采摘后捂不得晒不得,若保存不当,十几个小时就会腐坏。
    不适合长途贩运。
    只能用来制作十字坡大酒店的特色菜肴,蒜黄炒肉、蒜黄炒鸡卵。
    不远处。
    大宝剑穿着他那身烂衣麻鞋,背负阔剑,站在田垄上昂首而立。
    “大宝剑,一大早就搁这儿装逼啊?”
    “早。”
    陈初离开时,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大宝剑听陈初说过,“装逼”是傲来话,夸人英武帅气的意思。
    这边,刘伯看了看身姿愈发挺拔的大宝剑,不由走上前去,把手里的镰刀递了过去,“外乡人,帮俺们割蒜黄吧。”
    “不会。”
    “.......”刘伯皱眉,再次打量大宝剑,嫌弃道:“你这闲汉当真不懂礼数,俺们救了你,你还懒上俺们了,白吃白喝不说,还甚都不会做。也就遇见了俺们东家心善没赶你......往后,谁家闺女若嫁了伱,可有苦头吃了!起开,别站这儿,把俺的田垄都踩塌了!”
    “哦......”
    .......
    辰时三刻。
    每日一早一晚往返于逃户村和鹭留圩之间的“1路公交牛”,到达终点站——蔡宅。
    猫儿、玉侬、虎头和翠鸢以及山上学童纷纷跳下牛车。
    今日又来探班的陈英俊立在院门外,见了玉侬忙迎上前去,从袖中掏出一封信笺,双手递了过来,“陈大家,不知可有回信与我?”
    “哦哦......”玉侬忙不迭掏出一封信递了回去。
    看起来,两人交换信笺已不是第一次了。
    猫儿不由皱了眉头,率先走进院内。
    翠鸢一看,要糟!
    赶忙拉上玉侬追了进去,迫不及待解释道:“大娘子莫误会,姑娘那封信不是给陈纬廷公子的,他有一個妹妹,时常和姑娘书信往来,讨论些诗词衣装,他只是帮忙传递......陈公子是知道这件事的,还说姑娘和陈纬廷公子的妹妹是笔友.......”
    玉侬也意识到了方才有些不妥,急忙道:“姐姐你信我!不信我拆信给你看......”
    猫儿脸色稍缓,却还是道:“我哪里有不信你了。不过这栋宅子本就人多口杂,有时需避讳还是要避讳的,以免引来口舌。”
    “哦......那奴家往后便不与阿瑜通信了......”
    “我可没说不让你通信呀......”
    猫儿说的人多口杂,倒一点没错。
    现下的蔡宅已显得有些拥挤了。
    一进正堂是蓝翔学堂。
    原本闲置的东跨院,上月搬来一批采薇阁找来伶人,最近整日在柳长卿的指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