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个活动的标志,只要裁剪下来,把想对李嘉兰说的话写信寄去?编辑部,就有机会获得李嘉兰的回信,或者李嘉兰的签名笔记本。
    “有李嘉兰的访谈?”
    “就是那个电影里面的……”
    “上面还有她的照片呢,还能抽奖!”
    ……
    无论是买杂志,还是寄个信去?编辑部,成?本也不过是几毛一块的,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虽然大?家都不富裕,可这种一两块的活动,普通人都有钱参与,学校里面的青年学生,更能挤出这一两块参与抽奖。
    “我要一本!”
    “我也要一本。”
    “我买十本,我就不信抽不到我。”
    买十本杂志还不到十块钱,家庭条件富裕的,别说是买十本,哪怕是买五十本也能买得起。
    很快,这一期的月刊卖爆了?,秦瑶估计销量能过百万,如果反响过硬,秦瑶打算把这个栏目做下去?,多找几个电影演员明?星,将来还可以?找港澳明?星演员。
    杂志卖得好,最高兴的除了?编辑部的人外,另一个就是书报亭的职工,这职工也属于?单位职工,多卖出一本杂志,他本身是没绩效的,但?是这一回,他偷偷地在旁边卖信和邮票,价格稍微高个几毛一分的,赚了?一笔小钱。
    编辑部收到的来信堆积如山,每天都在抽“幸运读者”,一天发出一百本签名笔记本。
    李嘉兰这人,她很有良心,兴许是面对大?家的热情太过激动,完全不愿意?辜负影迷的喜欢,她每天都要拆几十封信,认真给读者写回信。
    九月又是开学季,青年学生们?到学校,这期刊在学生中卖的极为火爆,很快卖出了?六十万册,超过一百万,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秦瑶没来得及高兴,只因为太忙了?,编辑部太乱了?,堆积如山的信,陡然增多的工作人员,都使?得他们?编辑部的场地变得窄小,换办公地点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秦瑶跟一栋新写字楼联系,要求给编辑部腾出一整层的空间,她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可就算再快,“搬家”也是下个月的事。
    秦瑶才忙完这事,又收到了?几所大?学中文系、新闻传媒系和印刷出版学院的主动邀请,想要请她去?学校宣讲,开交流会。
    各种名目的邀请都有,有的还希望她当讲师,给大?学生们?上文学课,还有的希望她对大?学生进行成?功讲座,讲述自己创办期刊的前?后事迹。
    其中白秋玲就读的山中大?学也对她发出了?邀请,请她跟学生交流沟通,秦瑶哭笑不得,这都半年过去?了?,秦瑶忙得像个陀螺,都没能来得及去?白秋玲的学校看?她,这次正好有机会去?见见白秋玲,秦瑶答应了?学校的邀请,时间定在十月。
    在这个时候,秦瑶除了?是秦经?理?和秦总编外,也成?了?秦副馆长,可谓是各种光环加身。
    这些好消息,也没忘记打电话告诉家里。
    “我女儿都成?个经?理?了??”沈桂香听说这事的时候,她首先觉得匪夷所思,愣愣道:“你不是没上大?学么?”
    很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进工厂当工人,毕业了?还得从普通工人做起,有的人干了?二三十年,才能捞到个厂长或者副厂长的位置,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当然,像沈桂香这个年代的人,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工人群众,已经?是非常幸运的幸运儿。
    沈桂香就是个普通工人,干了?一辈子?,退休了?岗位让给了?儿媳妇,还以?为这岗位能一代代传下去?,现在恢复高考后,也不尽然了?……
    老四?考上大?学,夫妻俩高兴,可儿媳妇那边就惨了?,恢复高考后,工人也要讲究学历了?,再也不能随随便便的父传子?,这个传给那个,必须要有学历,没有学历的,一律去?当最低级的车间工人。
    听说将来还有可能清退,再也不是铁饭碗了?,对此,儿媳妇抱怨不已,私底下骂恢复高考一事,她觉得之所以?要清退工人,还不是为了?给新一批的大?学生腾位置。
    不清退掉一些人,怎么给大?学生分配工作?
    尽管这些传闻还是捕风捉影的事,可是身在京城,消息总是广些的,很多人信了?这些,已经?有了?危机感,开始自考学习了?,就怕有一天厄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沈桂香夫妻俩在家里也不好吹儿子?考上大?学,怕两个儿媳听了?不舒服。
    到了?这个时候,倒又突显出“当厨子?”的好处,别的岗位都要学历,唯独厨子?不要,只要手艺好,单位抢着要。
    民以?食为天,一个好厨子?是饿不死的。
    “没上大?学也不影响什么,很多人上个大?学不就是为了?文凭,为了?分配工作吗?我现在不仅是秦经?理?,还是文化馆的副馆长。”
    对于?这个副馆长的位置,秦瑶也唏嘘不已,心想果然有奶就是娘,现在单位都要靠她来养活,还不都把她给供着。
    这种事,在未来数见不鲜,沈桂香那个年代,要当上厂长的,怎么也得是四?五十岁的人,而到了?八十年代,厂长就多了?很多二三十的年轻人。
    只因为很多单位,到了?八十年代都遭遇财政危机,经?营不下去?了?,破产的破产,只要能力挽狂澜,干出效益,谁能改革成?功,谁就是好厂长,谁管你是不是大?学生。
    也是因为过去?工厂的福利太好,又因为职位代代相传,职工没有危机感,自以?为端着铁饭碗,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又加上沈桂香那一辈的人退休越来越多,工厂不仅要养着现有的工人,还有养那么多退休的人,变革是迟早的事。
    沈桂香好像踩在云端:“还成?个副馆长了?……”
    “我跟你爹也没想你当领导啊,结果咱家出的第一个领导,竟然是我的小闺女。”
    无论是经?理?还是副馆长,都是半大?不小的领导,能管人啊!
    别说是沈桂香,就连秦传荣都被这些消息砸的一头懵逼,完全回不过神来。
    在这之前?,秦传荣还在谋划自家老四?考上大?学,将来分配工作,谋个一官半职什么的,哪怕是兽医院的队长或者院长,再或者是动物园的院长书记什么的,他都不挑,是个领导就行。
    结果这个家里,先当领导的竟然是老幺!
    第131章第一更
    打完了电话,秦传荣哼着歌出门买肉,他推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哐哐哐走过抄手游廊,这自行车是老大骑过的旧车,大儿子换了新车,把旧车给他,他也不介意,车子后?面装了小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