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玉米种子市场的暗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再瞧了瞧,又是天禾种业的。
    农民的求新心理也很重啊!
    在县里种子公司的门市随机采访了几家,
    徐小雪跟着又去了乡下,种子公司在乡镇上设了很多代销点。
    她也跟着看了,听了一会儿。
    她不由想到去年的采访经历,68户村民买的“高产”玉米种子经过春的耕耘、夏的浇灌、秋的企盼。
    她跟着观察了两天,记录着春耕种子市场的所见所闻。
    又呆了会儿,她有了更多的发现。
    “有的经销商收了农民的定金,但产品迟迟没送到,现在经销商来堵门了,你去处理一下。”
    在她的印象里,玉米能亩产800公斤以上,也只有东北、西北某些高产田里能达到。
    1.5吨?
    这属于虚假宣传了吧!
    顿时她就警惕了起来。
    也有很多农民围在一旁,不时的向销售人员询问各自关心的问题。
    大爷眼眉一抬,这女娃子还怪好看的。
    他向一位站在玉米种子堆前指指点点的大爷问道。
    县里当即组织了调查组,
    徐小雪仔细的看了又看,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大爷,你准备买些什么品种,是宣传上的这些吗?”
    宣传画上写着天玉1号亩产能达到1.5吨!!!
    没搞错吧!
    她印象深的品种只有两个,中外合资的先玉335!
    徐小雪心里有了判断,但这产量也未免太惊人了。
    老大爷为啥还盯着这个品种买啊?
    种子市场蓬勃待发,农民购种喜新不厌旧。
    嘉禾的其它版块也爆发了强劲的活力。
    基地的建设计划自然是交给专业的团队和咨询公司去做,扩大产能虽然很急迫。
    这自然得归功于余洪海。
    价格70元/公斤,怎么这么贵!
    旁边有她熟悉的老品种,每公斤才卖5-6元,其余几个新品种价格也在10-12元/公斤啊!
    这价格差距也太大了。
    她走进一家种子贸易公司的门市部。
    真不是虚假宣传吗?
    “都是辣椒啊。”徐小雪看清了包装上的照片。
    而调查的结果也很沉重,“高产”玉米减产96%,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绝收!
    老大爷走后,徐小雪在店里找到了刚才的蔬菜品种。
    天椒1号,赤红1号,而且都是同一家叫天禾种业的公司生产的。
    以及天禾种业的天玉1号!
    昨天看到最新新闻,老美已经把玉米亩产的世界记录推高到了2641公斤。
    感觉我还是写保守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