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技术经验,随便去山上抓一个老农,可能都是种树专家。
    迎着张世忠期望的目光,郭阳仍然没有给出肯定答复。
    “张局,不是我不信你。”
    听到这里,张世忠略微有些失望,以往这趟要白跑了。
    这几年,愿意投资造林的企业本就少,何况是嘉禾这种超级大手笔。
    楚雄十分需要这笔投资。
    张世忠茶也不喝了,“唉,郭总,这次打扰你了,现在这100万亩楚雄会组织好的。”
    在楚雄的能源林基地,采取的是与政府和农户合作的模式。
    “张局,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呢。”郭阳笑了笑,一杯茶水再次奉上。
    “100万亩只是第一期,事实上,楚雄今年能完成200万亩,嘉禾也能接,唯独造林成活率要保证。”
    张世忠十分欣喜,干热河谷造林确实难,不懂行的,成活率可以低至10%。
    但楚雄不在此列。
    “郭总,你放心,只要嘉禾承诺的400元/亩种植费能按进度支付,200万亩绝对不是问题!”
    “钱肯定不是问题。”
    “好。”
    张世忠突然又干劲满满,嘉禾的400元+国家100元补助,一共500元。
    如果完成200万亩,那就是10亿元!
    除了开矿和能源,楚雄何时能有这么大的农业投资!
    这还没算配套的工厂!
    张世忠忐忑的来,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楚雄。
    当他把这个消息在州里宣布后,一州的人都把他当做英雄看待。
    荒山坡,穷山沟,致富路。
    返乡的农民工又一次变成了香饽饽,如果不能出去,能发家的地方就只能是那些山,那些地。
    郭阳对楚雄的提速没那么乐观。
    干热河谷,字面意思就是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栽麻风树最重要的是灌溉定根水。
    郭阳不清楚楚雄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嘉禾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一些必要的灌溉设施设备要准备,高扬程抽水机、管道,乃至于修建提灌站……
    年关渐进,嘉禾却依然忙个不停,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忙碌中也带着笑容。
    不仅分红提前发了,连带着今年又多了两期分房的员工。
    “靠!靠!靠!”
    “牛逼,我就想问,还有谁?”
    南繁基地的制种田里,繁育的棉花、大豆种子还在茁壮生长,一个青年突然站起身来大喊大叫。
    “程笛,什么事,这么激动?”
    “我分房的名额确定了,员工分红今天总部也把钱打下来了!”程笛大声说道,生怕周围的人听不见。
    一套房啊!
    切!
    其实他根本瞧不上。
    他更在乎的是其中的身份和成绩认同,所以他才会高呼出声。
    但其他人可没他这么镇定。
    “靠!”
    “牛逼!”
    “恭喜恭喜。”
    “靠,得请客吃饭啊!”
    “请,一定请。”
    今年31岁的程笛博士毕业才工作两年,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让他年轻的脸庞被晒得黝黑。
    在育种界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南繁南繁,又难又烦”。
    种子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加代繁育,育种科研工作者也像候鸟一样,跨越千里,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迁徙、往返。
    而在南繁的嘉禾基地,常年有10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进行科研育种工作。
    分红人人都有,但能分到房子的就屈指可数了。
    他能有这份功绩,不是因为他培育出了什么特别牛逼的品种。
    而是因为他做了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对每个品种的特性做定量化描述,供农业生产者选择。
    如今天禾的官网品种介绍页面,几乎都是按他提供的数据做的。
    这些年,除了公司那些代表性品种,育种团队也出了很多成果。
    不过推广效果欠佳。
    留过学的程笛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国内喜欢把育种搞成是科学研究。
    其实这就是一个商业项目。
    而大多数国内育种家,几十年来把自己套在杂种优势群这个伪理论中故步自封。
    有些教授们已经落后太多,配组合靠瞎蒙,选品种主要靠目测,田间统计这门课中还在讲方差分析。
    不懂的人还以为越老越厉害。
    没有概率统计,不会线性代数,不会使用统计软件,不懂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不用育种数据库……
    这其实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
    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聊天,学校老师亲口吐槽国内园艺育种就是靠偷。
    如果没有天玉和先玉,国内的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