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接连的收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现在形势已经改变,华夏在今年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利坚主宰全球玉米生产和出口的时代已经结束。”
    “所以,丸红也要进入华夏的玉米市场!去投资,去收购,去扩大丸红的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岛国面临危机时,不至于没有一丁点反抗能力。”
    这次的哑巴亏,让岛国很憋屈。
    即使早已习惯了强权,但面对不同对象的压迫,给人的难受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
    沙特的考察团走了,既定的粮食收购目标没完成,他们还要去巴基斯坦进口大米。
    只因印度开始限制大米出口。
    而华夏量不足。
    但对此行总体是很满意的,签订了很多合同协议。
    临别时,郭阳还送上了不少精品的红麻茶和红麻蜜,海法沙特和瓦赖德布法拉赫这两位沙特和阿联酋的王室贵族成员,都感受到了善意。
    丸红也给嘉禾留下了一份丰厚的订单,然而,却满怀心思的走了。
    当郭阳看到订单金额时,也略微愣了愣神。
    玉米定价并没有因为量更大而优惠,同样是184美元/吨。
    苜蓿因为等级偏次,以及混搭了一些燕麦等其它牧草,最终均价295美元/吨。
    总计金额达到了9.72亿美元,明显高于阿拉伯考察团的订单金额。
    看上去似乎对丸红有些不公平。
    实际上这样做没有错,丸红是强力竞争对手,在华夏的分公司、合资公司数不胜数。
    两国这么近,华夏如果成为粮食出口国,岛国又是世界上主要的谷物进口国。
    届时,就有很多好戏可以看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南韩,陈燕秋同样应下了南韩100万吨的玉米进口量,直接从东北调粮。
    从数量上也看得出来,两国在国内肯定还有别的采购渠道。
    不过也无所谓了,只要能解决目前国内积压的玉米就是好事。
    毕竟,这种大规模出口玉米,对国内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果然,随着嘉禾粮油宣布和沙特、岛国、南韩达成玉米大单,其余公司也陆续宣布签约了订单。
    鲁省新希望六合集团和丸红商社达成一笔近10亿元的饲料订单,同时两者还有意合资建厂。
    南韩也和国储粮达成了300万吨的玉米采购订单,三倍于嘉禾。
    宝岛也从国粮加急采购了一批玉米……
    随着这些信息的传出,国内的玉米现货市场才算是真的稳住了,和期货的价差开始缩小。
    人民日报特别为此刊文,盛赞国内粮食连续5年增产。
    近两年更是迎来超级大丰收,大豆自给率由呈下降趋势的30%,反弹至60%。
    玉米更是成为了出口大国。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首次实现了粮食生产增速超越了消费增速。
    这保障了国内的基础民生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大幅上升。
    但对于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也要积极正视,谷贱伤农的事件在这一年里频繁发生,要积极应对。
    农业部的发言人面对记者的采访,给出了解决方案。
    “农业部拟在明年加强对大豆种植的补贴,鼓励玉米种植户转为种植大豆,努力实现国内粮食全面自给。”
    “对于大米和小麦,也同样会加强补贴。”
    郭阳浏览着最近的重点新闻,国家的态度很明显,点名了就是要削减玉米的面积。
    这对于明年玉米种业不是好消息。
    估计登海、隆平高科、垦丰等企业要跳脚骂娘了,眼看新推出来的品种有了点起色,明年播种面积又要减少,搁谁谁难受。
    其实今年国内玉米增产的数据比预估的8000万吨应该还要高些。
    登海10号、利合16、德美亚1号这些品种的产量也比以往要高一节,只是被忽略了。
    有弊自然有利,受益的自然是大豆种业。
    而国内在这一块原本十分薄弱,直到天豆系列的出现,这又是天禾断层式领先。
    所以,至少三年内,天禾在国内的大豆种子业务都不会有任何的阻力。
    郭阳也决定放任天禾自由发展。
    看得入神时,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九三粮油的薛礼强。
    “喂,薛总,最近九三集团的应该过得不错呀,大豆价格可是涨了不少。”
    “嘿嘿。”薛礼强笑道:“就是过得太好了,来给你商量下怎么分红。”
    “分红?分什么红?”
    “沿海那30万亩有机大豆,今年盈利了。”
    “这才第二年就盈利了?”
    30万亩有机大豆是建在滨海盐碱地上的,苜禾1号绿肥深翻--大豆――再绿肥深翻--大豆,总共才两个轮回。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