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休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步入十月中旬,酒泉已能感受到些微寒意。
    沙漠里晚上气温只会更低。
    好在科考队南北线队伍已经完成了汇合,并且抵达了罗布泊。
    其实科考队原本没有考察罗布泊的计划,这是嘉禾的要求,有这么多专家不利用,也着实可惜。
    得知了科考队的踪迹后,郭阳将这段时间的事情梳理了下,就又准备下乡了。
    在办公室老坐不住,总想往地里钻,只感觉这样会更自在。
    而且丰收的季节,一直面对文字和数据总少了点韵味。
    不过在此之前,郭阳还要去趟市政府,秦立军通知敦煌西湖项目有初步的结论了。
    到了行政大楼停车场后,郭阳和罗修各提了几盒红麻茶叶,然后就上了楼。
    罗修负责给各个办公室送礼,郭阳则径直去见了秦立军,将两盒红麻茶放在了桌上。
    秦立军板着个脸,批评道:“你每次这样大张旗鼓的,影响很不好!”
    “就是些茶叶,这有什么,再说了,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诱惑?”
    “你…”秦立军一时语竭,干脆摆了摆手,“下不为例!”
    郭阳笑了笑,“哎呀,又不是什么糖衣炮弹。”
    秦立军不想纠缠,干脆说起了正事,“批复下来了,西湖湿地可以租给嘉禾,但西湖管理局要参与保护区的管理。”
    这应该就是监督手段了,任由嘉禾口碑多好、实力多强,这种事都是避免不了的。
    毕竟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到一个县级市、几个重点景区的生态安全。
    好在西湖管理局现有的人不多,也都是些做实事的人。
    “行啊,领导,这个条件嘉禾接受,就是这个租金费用怎么算,有没有个定论?”
    “你觉得多少合适?”
    “我说了又不算。”
    “让你说就说。”
    “要我说租金象征性收个1块钱就行了。”
    “那就1块钱。”
    “真就1块钱,西湖湿地总面积也就66万公顷,你这一年租金也就不到1000万元啊?”
    秦立军摇了摇头,正色道:“不是1元/亩,是总共就1元。”
    正在喝茶的郭阳差点被呛住,“领导,你这不是在开玩笑?”
    “你看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说一就是一,租金只是象征意义。”
    秦立军将红麻茶收了起来,说道:“林业厅给西湖管理局的资金支持很少,总共也没几杆枪,嘉禾愿意投钱在保护区的生态治理上,这自然得大力支持。”
    “不过嘉禾得真是这样做的,不要环境还没搞起来,就搞旅游开发。”
    “绝对没问题。”郭阳笑道,本来也没打算靠这个发家致富。
    秦立军突然问道:“你知道上面怎么评价嘉禾的吗?”
    “怎么,省里还想给我颁一个环保卫士的奖章?”
    “嘿,你这小子,奖肯定有,但和这个没关系,现在各个市县都在传嘉禾人傻钱多。”秦立军笑道:“这段时间来找嘉禾拉投资的肯定不少。”
    “还真没有。”
    “这事还没传开,应该马上就要来了。”
    “那就不巧了,我这些天正好要下乡,要去哪些地方我自己都不知道。”
    “你还真是会躲。”秦立军愣了愣,随即又说道:“等会儿要去金塔吗?我正好要去调研,你去的话就免得找谢总了,他这段时间好像挺忙。”
    能不忙吗?沙特和岛国的苜蓿订单加起来超过130万吨。
    苜禾又没这个供应能力,河西走廊苜蓿产业集群虽然已经成型,但也要去和辉煌、绿洲等单位沟通联系。
    整件事都是谢时杰在负责。
    郭阳原本的路线是下乡往西走,直接到敦煌,等着连存等人归来。
    但秦立军这样说了,他自然也同意了下来。
    参与调研的人数不少,除了秦立军,还有市农林局的卢艺林等人。
    主要目的也是看看秋收情况。
    一路上,时常能看到戈壁上晾晒的辣椒、玉米,各种各样的丰收场景确实让人心旷神怡,也难怪秦立军选择这个时候下乡调研,好写新闻啊。
    有些收获早的土地,已经被农户抢种上蔬菜,不过嘉禾的大豆和玉米地都选择了休耕。
    见着这一幕,一同下乡的市农林局局长卢艺林颇感可惜。
    “其实这两年冬季蔬菜行情不错,多种一季,效益应该会不错。”
    早春抢早播种一季主粮,秋天再抢种一季蔬菜,这是酒泉在最近十来年才掌握的种植技术,能增加不少收入。
    也因此被当地农民广泛采纳,但卢艺林没想到,嘉禾完全摒弃了这种做法。
    郭阳笑道:“冬天的蔬菜大都不适合机械化,嘉禾种蔬菜最多收支平衡。”
    “但是营收数据漂亮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