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休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笑道:“苜禾这几年总结的经验,有过绿肥还田,尤其是苜禾1号还田的盐碱地,土壤肥力和性状完全不一样。”
    卢艺林附和道:“就像天禾那20万亩玉米制种地,还田了苜禾1号,然后休耕了一个冬天,今年产量不低吧,郭总?”
    “亩均产量不低于3500斤,部分地块能达到4000斤以上。”
    “这么高?”秦立军虽然不懂农业,但也一些大体的数据也知道,亩产3500斤,是绝对的超高产了。
    “对。”
    “这还是制种田。”卢艺林说道:“休耕实施三五年后,反而可能会利于总产量的增产。”
    “老卢你也支持休耕?”
    “额…如果能推动实施,对十一五计划的生态任务目标很有利,甚至可能会引来最上层的关注,虽然压力也会很大。”
    “那就是支持了?”秦立军目光犀利的看着卢艺林。
    卢艺林和秦立军不一样,算是本地的地头蛇,手下的人对酒泉的国营农场、种植大户、绿洲乡镇等情况都很熟。
    如果他和秦立军站一起,那结果又大不一样了。
    十一五计划啊,确实挺诱人!
    郭阳这时说道:“我也可以到耕保中心吹吹风,争取做成国家级试点项目。”
    卢艺林沉吟了会儿,说道:“那可以在敦煌、玉门、瓜州试点,那边的盐碱耕地也多。”
    “巧了不是。”秦立军笑道:“刚好可以支持嘉禾在敦煌西湖的发展。”
    一桩关于休耕的口头协议初步达成。
    嘉禾提前去和耕保中心吹风,争取高级别的项目试点,敦煌、玉门的休耕节水,也将为西湖湿地的保护助力。
    农林局卢艺林则负责项目资料的梳理,以及层层申报。
    秦立军则负责搞钱,如果这个月能找到补助资金的来源,今年说不定就能弄一两个试点。
    这件事如果做好了,能在全国推广,对两人的未来都有不小的帮助。
    等嘉禾的地盘调研结束后,秦立军带人去了下一个地点,郭阳也准备回城去玉米制种工厂看看。
    不过,路过粮油加工厂时,郭阳看到厂区里车辆繁多,就让罗修开车进去晃一圈。
    正好看到一个颇为眼熟的身影,是上次闹着卖粮的哪家合作社,正站在运粮车旁。
    “停一下。”
    按下车窗,那人也看了过来,郭阳打趣道:“来卖粮啊,粮价涨了没?”
    张全很快反应了过来,抽出支烟递了过来,“哎呀,涨了,涨了,还要感谢老板上次的指点,要卖了,那可真亏惨了。”
    “我不抽烟。”郭阳没接,说道:“其实玉米后面还可能涨。”
    “不等了,今年的粮食产量高,合作社的仓库快堆不下了,早点换成钱心里踏实。”
    “哟,看来赚了不少啊!”
    “哈哈,还行,6000亩出头的地,今年收了快两千万斤玉米。”
    “那还真不少,这得卖一千二百来万了,你们技术不赖。”郭阳称赞道,种植大户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
    这几年到西北包地种地的人,基本上都发了家,可惜他上辈子年龄小了,毕业没赶上,等年龄到了,又进入了末法时代。
    他其实还挺怀念种地的日子,也许没穿越,他还在种地吧,难不成去写网文啊?
    只是在工厂转了一圈,见没问题,就离开了。
    这段时间忙着呢,他就不去添乱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天禾的种子生产工厂。
    同样繁忙的场景,拖拉机、小货车、农用车排成了长队,玉米堆积如山,和粮油加工厂不同的是这里的玉米都没脱粒。
    丰凯的制种玉米收获机已经设计出来了,但不能直接脱粒,即使是收玉米棒子都还会出现些许损伤。
    但总比人工一穗一穗掰好,真用人工,天禾的20万亩制种玉米得要多少号人?
    有点损伤,后续筛选的时候做细致一点,也能有一定作用。
    天禾的种子生产不说做得多好,但在严群带领下,一直很稳定。
    种子生产线也是强化了的,基本上很难出问题,郭阳低调的巡视了一番,就回了公司。
    …
    次日一早,两辆车就从酒泉出发前往敦煌,郭阳带上了苜禾工程部牛虎林,以及天禾科学院的毕强等人。
    一路上,荒芜的戈壁和丰收的场景交替而过,但还是以黄色的土地居多。
    这一次,郭阳换了条路线,有两个原则,一沿着国营农场走,二沿着疏勒河沿线走。
    先后经过了玉门的老君庙油矿农场、黄花农场、饮马农场,才到达疏勒河上的关键水利枢纽:双塔水库。
    下游就是疏勒河的季节性河道段,这里也基本是瓜州和玉门的交界点。
    双塔水库下游同样有几个在瓜州境内的国营农场,小宛农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