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来日方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前几年已达10家,全粤省有13家注册工厂。
    都是一个圈里的,在市场上是对手,但在信息层面,同行之间又时常交流。
    只不过以往他是被嘲讽最多的那个。
    除了嘉禾,粤省的大豆均是国际化采购,除了价格原因外,物流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要从黑省把大豆运到粤省,需要经火车转运到大连,转海运到粤省港口,总运输费在450元~500元/t以上,而进口在350元~500元/t。
    另外,黑省铁路运力不足。
    嘉禾在西南也还有大豆基地,但这时粤省通往大西南腹地铁路运输运能也不足……
    别的公司大豆采购部,也就是期货交易部,是全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公司的大量资金和赢亏都取决于采购。
    物流部只能排第二。
    而嘉禾东莞工厂,物流部才是最重要的,采购部反而排第二,因为物流决定了工厂能不能正常生产……这在粤省或者全国都是独一遭。
    总之,嘉禾坚持在东莞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业内是很愚蠢的一件事。
    而今天,被打上‘愚蠢’标签的路安,组织采购部开了个短会。
    “三天之内,我要粤省另外几家家大豆加工厂近期的大豆来船量。”
    “以往的数据都有,植之元每两个月需要订3条船,统一嘉吉一个月一条,但他们又是扩建又是收购,信息早过时了。”
    “前期进口大豆价格高,最近豆油的收益又下降,他们的订船量信息要具体打听下。”
    “日加工产能,来船量,大致下单时间,这些数据都要核实更新。”
    采购部的经理孟若飞,以及其他员工以前也是国际采购出身,但这两年转为对内采购,工作是轻松了不少。
    但在业内也被打上了异类标签,心里早就憋了一股气。
    听闻路安的安排,内心都一凝,孟若飞问道:“老大,这是要对豆粕动手了?”
    路安瞪了他一眼,“别瞎打听,出去也别乱说。”
    “哦~~”
    孟若飞长哦了一声,感觉什么都明白了,眼珠子一转,瞬时有了主意。
    “老大,你说我们去打听的时候,故意放出消息说我们厂也要转变经营思路,从海外采购大豆,怎么样?”
    闻言,其他采购员反而嘿嘿的笑了起来。
    “滚蛋,爱怎么干怎么干,老子管不着。”
    路安挥了挥手走出会议室,内心却一个劲嘀咕,这孟若飞还挺有主意,猜得也挺准。
    前期涨得那么猛,其他12家应该都有囤货吧!
    会议室里,孟若飞给采购员们具体分了任务。
    一共12家注册大豆加工厂,但其实经过几次风波,孟若飞知道的还在生产的工厂,只有4个派系。
    国粮的东莞中谷油脂;
    统一嘉吉东莞,嘉吉,嘉吉;嘉吉收购的湛江华农……
    益海嘉里控股的南天油粕;
    和路易达孚合作的植之元油脂。
    所以调查任务其实不重,油厂招聘人员,不会从周边油厂挖人,但前三个派系都涉及到收购,采购部有人是从里面走出来的。
    只有植之元是这两年才新建的,孟若飞把这个最难的骨头留给了自己。
    等人都走完后,孟若飞开始梳理植之元的信息,先是给熟悉的采购员和期货操盘手打了电话。
    但这些人的职业操守还是有的,刻意打听之下,反而一直到下班都没有任何收获。
    孟若飞点了根华子,在办公室翻阅和植之元相关的资料。
    “TMD,不干死你,老子就不信孟。”孟若飞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上面是植之元董事长郭柏春接受采访的报道。
    “嘉禾就是一家没有底线的公司,罔顾农民利益,价格战最终受害的是豆农。”
    孟若飞看着满篇的谴责,气得牙牙痒。
    突然,报纸上码头的照片让他眼前一亮,植之元公司在鹏城,而鹏城的远洋大豆船通常是在黄埔港卸货。
    报纸上看模样应该是自建的泊位,明显不是黄埔港。
    这很好验证,随便打个电话就得到了确定答案。
    植之元这两年新投产了一座日加工能力5000t的工厂。
    但无法在港口选址,最后建在了鹏城南沙区洪奇立水道边,自建3000t/d泊位。
    远洋大豆船抵达鹏城黄埔港,再转驳运到自家码头。
    报纸上应该就是驳运船。
    登报日期是7月5日。
    驳运船是3000t以下,远洋船是6~7万t,要驳运20几次,港口仓库可以免费存放20天……
    “咝咝…呼……”
    烟雾缭绕,孟若飞仿佛知道了郭柏春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了。
    从南美到我国,从下定金合同生效到大豆收集送到港口需时3个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