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开心农场和金沙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性,通过‘攒能量,种大树’的生态模式,让用户在从虚拟的树变为真实的树的过程中,降低了环保公益的门槛,又进一步增加了游戏趣味性。”
    惠农网的曲升、张文等核心团队成员,看着爆发的开心农场,时时刻刻的催促着庄正和邱鸣。
    “老大,从上线前就在搞,现在这都又上线三天了,惠农网也该有开心农场了吧!”
    “再等三天…不,一周时间。”邱鸣说道:“还要准备足够多的服务器。”
    “唉,三天又三天。”
    曲升眼见着许多学生、城市白领渐渐成了勤勤恳恳的菜农:种菜、收菜,还不时把朋友的菜往自己家里偷。
    这种场景,如果出现在惠农网,那又该有多好啊!――
    金沙萨。
    这时就已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大的城市,有900多万常驻人口。
    郭阳和罗修用了三天时间,才最终抵达这里。
    这里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10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
    一下飞机,炎热潮湿的空气立刻迎面扑来,仿佛踏入了一个巨大的蒸笼。
    阳光炽烈,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裳。
    刚走出航站楼,罗修就说道:“在那边,余总带人来接我们了。”
    顺着罗修指的方向,郭阳也看到了余洪海的身影,在其旁边还站有四名身材健硕的男子,停有两辆车。
    两人面带微笑走了过去,一一和几人打了招呼。
    余洪海胖手一挥,说道:“走,先回去再说。”
    郭阳上车的时候,不经意的瞥见其中一人腰间挂着的枪支。
    车窗外,热带植被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郭阳说道:“这里很适合植物生长啊!”
    坐在副驾驶位的余洪海回头叹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使不种植任何粮食,当地人也可食用植物的根、叶,以及野生芒果、香蕉、木瓜等作为替代品,这种自足心理和和粗陋的饮食结构也制约着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郭阳问道:“这里的粮价清楚吗?”
    “400~500美元/吨。”
    “你确定?”
    “确定,大概还要涨。”余洪海苦笑着说道:“木薯和玉米还是这里比较便宜的粮食,当地人的饮食传统,是用木薯粉和玉米粉混在一起做成的食物。”
    “刚果每年进口粮食就至少要花去10亿美元。”
    一下就给郭阳干沉默了。
    国内粮价已经上涨了好几个月,但现在的玉米价格也还在1500~1600元/吨。
    金沙萨这是直接翻倍还不止了。
    粮食贸易也赚钱啊!
    “嘉禾粮油的粮食已经筹备好了。”郭阳思索着,“我们要先确定近期的发展策略。”
    余洪海摇了摇头:“想发展大规模农业,有太多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才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国家,百业凋零,饥饿的人群随处可见。
    郭阳清楚其中的难度,问道:“我们现在去哪里?”
    “城市的西北郊区,我们在那里买了地,建了示范中心,大约有60公顷。”
    大约半小时后,就到了城市边缘,平坦开阔的土地和城市里的建筑物泾渭分明。
    又往前走了二三十公里,就到了。
    郭阳看着眼前的农庄,说道:“这搞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呢?”
    “这是国家队的旱作物示范中心。”余洪海撇了撇嘴,指了指另一处位置,“那才是我们的地,还没开垦完。”
    “也还可以,比我想象中的好。”郭阳笑道。
    嘉禾非洲办事处也暂时落在了旱作中心。
    这里最开始是一座总统农庄。
    后来成了宝岛的援助驻点,从1973年开始,国家队就接手了这里。
    在一间办公室,郭阳和余洪海见到了旱作中心的负责人甘健。
    “久仰大名啊,郭老板,大使馆早就传来消息,国内又有两家大型企业要来刚投资农业。”
    “哦?”郭阳问道:“除了嘉禾,还有哪家要来。”
    “中心能源,中心通讯旗下的子公司。”甘健说道:“国家的下一个农业援助项目会由他们来做。”
    “做IT的也搞农业啊,知道他们做什么吗?”
    “近期应该是种水稻,湖北大地公司在这边有成功经验了。”
    余洪海跟着解释道:“湖北大地公司原本是湖北农业厅在金沙萨的援助项目,前年由政府主导改为企业接管,但由于战争结束后的土地纠纷问题,现在也依旧是搁置的状态。”
    这时,外边有人给甘健比了个手势,甘健起身说道:“走走走,先吃饭,边吃边聊。”
    酒酣耳热,在聊天中郭阳也渐渐的摸清了这边的一些情况。
    刚果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烧荒轮种随处可见,无良种、不施肥、不灌溉,手工操作。
    这就是农业现状。
    以附近的这一带为例,被称为恩赛莱地区,热带粉砂性土壤,透水透肥现象严重,土壤中钾元素等物质流失。
    大片的土地荒芜,粮食严重缺乏。
    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成熟的旱作物粮食生产技术,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小,产量也低,亩产130斤左右。
    旱作中心的研究内容就是为本地建立一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甘健的经验就是前期改良土壤困难,还要使用大量化肥。而刚果大部分的化肥靠进口,成本很高。
    选育的种子亲本也是赞比亚的玉米。
    郭阳恍惚了神,难道在刚果,也要通过玉米种子来打开局面?
    “甘组长,旱作中心的亲本种子,嘉禾可以引进一份吗?”
    “当然可以。”
    连着两三天时间,郭阳都在熟悉这边的环境,同时也和大使馆、国内农业部保持联系。
    比如资金这块,有国内考察组的专家建议,嘉禾可以与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基金等探讨在当地的融资解决方案等等。
    也可以邀请刚果农业部、公共工程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农业开发项目。
    同时,郭阳也知晓国内即将派人来刚果访问。
    眼下要紧的还是确定投资方案。
    郭阳将余洪海撰写的考察报告看了又看,逐渐的有了决断。
    短期种粮食。
    中期果树。
    中期和长期发展棕榈油和生物柴油。
    总结下来,就是四点问题。
    一是土地所有权纠纷,
    二是交通不便,适合的农业生产地和主要消费市场之间的铁路都在战乱中毁去,
    三是刚果进口农产品不设限,面对有高额补贴的发达国家农产品,随时可能面临倾销,
    最后才是战乱、局势动荡、法律法规等风险。
    另外刚果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均有其独特性,雨季旱季分明。
    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植物营养含量低,保水、保肥、保温性差,不利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的栽培。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对嘉禾,却是最牢不可催的护城河。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