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征服 第四卷 风雨 063 双方的动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卷风雨063双方的动作
    俄国人在占据大优势的情况下,竟然主动撤退了!
    面对着俄国人这种奇怪的举动,收到消息的法军驻阿拉斯加最高指挥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好在玛丽对于这个位置的人选还是经过了一番精心挑选的,这个指挥官也不是个草包。俄国人主动撤退了之后,这个指挥官并没有马上命令士兵们重新回去占据、建设那些聚居点,而是一面派人把发生的事情报告给驻守在加拿大的法军指挥官然后由他汇报给国内,另一面派出大量的侦察小分队仔细的查探,看看俄国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撤走了,还是只是假装撤退随时准备杀一个回马枪的。
    探子们回来的很快,因为他们基本上不需要多么仔细的侦察就可以知道俄国人是真的走了——俄国人将聚居点完全毁掉了!考虑到即使俄国处在更加寒冷的北方,可能会比法国人更加适应这种寒冷的天气,但是毕竟俄国人还属于“人”的范畴,不可能在光秃秃没有任何建筑的冰天雪地中长时间生存下来,所以基本上不用考虑俄国人会在野外埋伏下来的这种可能性。
    听到探子们的报告,阿拉斯加最高指挥官终于放下心来,他对部队下达了命令,命令士兵们按照各自之前的驻扎地为准,重新回到那里去,然后自己动手,就算是用整棵的大树堆砌,也要重新建造起可供人居住御寒的房子来。接下来,最高指挥官命令原本在后方靠近加拿大一边的部队向前方推进,将防线向前推进到阿拉斯加靠近白令海峡一带的几个聚居点附近,准备在第一时间就能随时应付俄国人的下一次进攻,还有来自海上的可能的攻击。
    实事求是的说,这位指挥官的应对还是有板有眼的,不能说滴水不漏,也几乎做到了眼下所能做到的一切了——重建定居点这很重要,我们现在可以想一下城市的发展,大概除了少数的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完全是依靠人力硬要打破大自然规律的城市,最初的城市不是自然资源丰富就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都是在这样的地方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俄国人在阿拉斯加建立的聚居点,也完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如果想要完成王后陛下交代的任务,守住阿拉斯加,必须要将被俄国人毁掉的聚居点重新建立起来,同时,这么做也是从部队实际生活角度考虑必须要完成的,士兵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来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们进行交易,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些事情当然不可能在营地内完成。
    将防线整体向前推进,推进到靠近白令海峡的附近,这么做可以更好的对负责防守白令海峡沿线的聚居点的部队形成支持,一旦俄国人再次前来侵犯聚居点,主力部队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予遭到袭击的聚居点强有力的支援。其实将防线推到距离海边这么近的地方,曾经是最高指挥官的第一选择——距离海边越近,意味着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越多,有谁不想让自己吃得好一些呢?况且,阿拉斯加所面临的可能存在的威胁,是绝对不可能从加拿大方向过来的,甚至可以排除从陆地,不管是东面还是南面过来的可能性,这样来考虑的话,在靠近海边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的确是不二选择。可是最终指挥官还是将防线向后退了,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如果敌人大规模来犯,主力部队的防线这么靠前,一点战略纵深都没有,敌人登陆之后不用费多大的劲儿和多少时间,就能够直接和主力部队发生交火,很容易被打一个措手不及;另一方面,王后陛下的命令是占领整个儿阿拉斯加,而不是占领阿拉斯加沿岸地区;最后一点就是还要和加拿大方面保持联系,如果部队都放在沿海地区,那……对送信的人要求很高啊,至少也得是贝尔.格里尔斯那种水平的吧?
    ……………………………………………………
    阿拉斯加的法军最高指挥.官费劲了心思,做出的应对也是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差错,就取得的效果来看,这种安排还是取得一些效果的,起码俄国人……呃,俄国人没有再来不应该算成这种安排的结果,聚居点倒是以很快的速度重新建立了起来。虽然重新建立起的聚居点很快的发挥了它的作用,很快就将土著们招了回来。
    ……………………………………………………
    嗯,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结束,如.果只是这样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打死一些法军士兵烧掉几个聚居点,就算是出了自己被打死二百多士兵的气了,这就不是俄国人了,准确的说,这就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了!
    ……………………………………………………
    巧得很啊,玛丽派到北美去增.援阿拉斯加的那两千人的队伍,经过远渡重洋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圣约翰斯的时候,恰好遇到了正准备等待快船,好将这份关于俄国人进宫的重要报告,送回到法国本土的军队信使。双方一碰面,将相互了解掌握的情况一沟通一交换,前来增援的部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