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缅采夫元帅介绍起来他所了解的阿拉斯加土著人的情况……
……………………………………………………
可惜的是,鲁缅采夫元帅想到了这个,也想到了那个,就是忘记询问带着随军同行的猎人们,法国人原本驻扎的那些地方,现在的气候怎么样……
这很重要么?反正鲁缅采夫元帅不是已经决定登陆之后就地驻扎,开始为了长远打算么,还用得着问法国人那里的气候么,距离这么远,双方不太可能有什么交集。
要说鲁缅采夫元帅的做法不对,那确实是有些冤枉,元帅大人还是了解了一下法国人的情况的,虽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眼下人家已经不打算以消灭阿拉斯加的法国部队为己任了,自然也就不会对法国人的情况有多么的上心——隔了上千里地呢,也得有巧遇的可能性不是。
……………………………………………………
事实证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这话说的是多么的有道理,很多事情往往就是因为在一个非常微小不起眼儿的地方疏漏了,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鲁缅采夫元帅在阿拉斯加悲剧的开头,正正的又给这个道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打听了解法国人原来的驻地所在区域的气候。真的这么重要么?真的很重要,就是因为没有了解,所以鲁缅采夫元帅立足未稳就吃了大亏——虽然这其中也不免有巧合的地方。
法国人原来驻扎在什么地方?靠近西什马廖夫入海口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么?有!那里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而现在恰好已经是冬天了……而冬天的北极圈里,意味着极夜,法国人又不是熊,他们不会冬眠,所以法国人早已经离开了原本驻扎的地方。实际上,虽然那个俄国代表团的团长普拉尔尼科夫先生对玛丽声称,他们的部队已经把法国军队包围在西什马廖夫入海口附近的几个聚居点范围内。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俄国军队的包围地点,是在布雷维格东北面五十多里的林区附近,法国军队早就从西什马廖夫入海口那一线搬走了——不光是极夜让人受不了,极昼也一样。
当皮埃尔将军带领部队冲出俄国人的包围圈的时候,他们突围之后移动的方向,就已经是偏向东南了。等到皮特鲁尔将军率领着两千名装备了新式枪械的部队,与皮埃尔将军的剩余部队会合之后,这支法国人的部队开始向尼斯特洛夫斯基将军带领的俄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尼斯特洛夫斯基将军的部队一路逃窜的方向,也是向着南方而去的,等到他们被法国人的部队包了饺子,剩余的五百来人全体投降的时候,已经跑到了诺姆一带。
吃掉了尼斯特洛夫斯基将军率领的俄国部队之后,皮特鲁尔将军提出了建议,将部队带到南方去,那里气候相对温暖一些,而且更加靠近加拿大,既能让士兵们更加安全的度过寒冬,也能更好的和加拿大方向的法国军队呼应——说老实话,假如俄国人过来报复,逃跑起来不也更加方便么。
原本皮埃尔将军只是同意让部队沿着育空河一直向东进入阿拉斯加的腹地就可以了,他并不打算让部队驻扎到更加靠南的地方。但是一了解了皮特鲁尔将军带领部队到达他们被包围的地方的路线之后,皮埃尔将军就改变了主意——皮特鲁尔将军率领部队的行进路线,和他当时的行进路线并不相同,皮特鲁尔将军知道在南方还有更多的俄国人的定居点。事到如今,皮埃尔将军也只能承认他们当初是被那些俄国猎人给骗了,于是痛快的同意了皮特鲁尔将军的意见——当然,如果皮特鲁尔将军一定要走的话,皮埃尔将军也拦不住,而见识到了那两千人的厉害,他又怎么会不跟着一起走呢?
……………………………………………………
于是,法国军队转移到了距离现今安克雷奇东北方向大约二十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这里既有森林,又有河流和大海,而且附近的土著还算是性格温和。
于是。不论是鲁缅采夫元帅,还是皮埃尔和皮特鲁尔将军,都没有想到,双方竟然会这么快就又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