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98章宰相教诲(第1/2页)
天下之人,悠悠众口。
北昌城,并没有因为叶枭的离开而产生动乱。
原因也很简单,当朝廷的力量足够强大,是不存在说有人敢去叛乱的。
而且即便是叶枭,在整个国家运行体系之中,也主要是把握整体走向,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处置。
换句话说,大方向定下,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政务交由苏铭轩这种老手处置,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是当叶枭离开一段时间之后,很多言辞,又开始议论起来。
最受读书人议论关注的,依旧是吏治!
毕竟老百姓是没有时间议论这些东西的。
家长里短,自家孩子的武道天赋,学业,这些才是大多百姓关注的事情。
甚至说,那些破事都不如听听前线传回来的战报来的激动人心。
但是读书人和官员则是不同。
他们研究的东西,是制度,是政策。
而对官员管制之严苛,惩处之严厉,亘古未有。
很多时候,官员们本身便是政策的制定者,所以历朝历代,对于贪官污吏,其实大多数时候,惩处并不是说太过严厉。
至于原因,那是懂的都懂!
北昌城,法场之上。
又是一家贪官被满门抄斩。
围观人群散去之后,在酒楼里,许多人也议论起这件事。
“哎,方才那个孩子,何其可怜,又何罪之有?陛下...这律法,太过分了一些。”
“就是啊,对主犯凌迟,并无错处,哪怕便是将其子嗣家眷,贬做奴籍,也好过这般啊!杀伐甚过啊。”
“那群愚民百姓,居然还纷纷叫好,更是离谱。”
“那些朝中大人,也不知道劝劝陛下!长久以往,陛下岂不是要背上暴君之名号?”
读书,为了什么?
明理?
拯救苍生?
为国为民?
实现理想抱负?
其实不管是什么,其中绕不开的一点,就是要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出人头地。
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
就是当官!
因为长久以来的吏治污浊,甚至说,在很多人眼中,当官贪钱已经是天经地义。
可是呢。
一个个案例,下场凄惨。
震慑之力,不仅仅是让官员们害怕,便是这些预备官员,也都是胆战心惊。
只是叶枭的威望,还是极高的。
纵然这些人在私下议论,言辞中也没有对叶枭的半点不尊敬。
只是在从各个方面,去说这些事情。
其实这种议论,并没有错!
只是呢,有些时候,言辞是可以被引导的。
比如人群中一个时不时发言的书生,便是如此...
“老师多次谈及吏治严苛,亦有扼腕,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这般,确实过分....”
书生名叫李育恩。
正是当朝翰林学士之弟子。
甚至已经中了秀才,算是有功名在身。
只是说呢,他这话里,多少也是有些私心的。
因为他的老师就曾多次叹息,说现在官员清苦...
吏治又过于严苛,尽可能想办法去稍微改动一下。
也能给一些犯错之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最起码让那些“无辜”的家属不要说被牵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98章宰相教诲(第2/2页)
李育恩也正是如此,思想也被影响了许多。
很快,他酒足饭饱,与几位好友从楼上向楼下走去。
只是刚出酒楼大门,便被一群人围了上来!
“李育恩,跟我们走一趟!”
为首的官差神情严肃。
“我怎么了?为何要跟你们走?”
“你三天内,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论吏治过严之事,宰相大人偶然听见,要请你入府,对你进行教诲!”
李育恩顿时一愣!
宰相?
苏铭轩?
教诲?
一时间,李育恩有些想不明白。
这件事情,到底是要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只是眼前这个情况,显然官差不会给他多说话的机会。
其好友也是面色大变。
有人开口说道:“自古文人议论朝政,未有因言获罪者,育恩兄不过多说了几句,岂能就因此将其带走?”
“那我们不知道,这是苏相命令!”
官差冷冷说道。
李育恩无奈,只能跟随官差离开。
等到其被人带走,一众书生大怒:“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苏铭轩到底要做什么?”
等到李育恩被带到苏铭轩府上之时,才发现被带去的书生,远不止他一人。
一群人,零零总总数十个,都被集中在院子里。
有些年轻,有些年岁大,但是不管怎样,反正是都在院子里站着。
这一战,就是小半个时辰!
虽然冬天已经快要结束,但是外面到底还是刚刚下过雪。
颇为寒凉。
这些人穿的不少,可是站在外面,还是难抵寒凉。
大多数人,都抱着双臂,来回跺脚。
终于,随着一声下人的通禀,苏铭轩领着一众差役来到了众人面前!
苏铭轩并未着朝服,而是穿了一身书生服装!
满脸肃然,来到众人面前,目光环顾!
冷声道:“汝等这些日子,多议吏治律法,尔等是何居心?”
一声质问,让现场众人皆是默然!
身份地位的差异,让他们有些不敢辩驳。
说白了,谁也不是傻子。
苏铭轩这个样子,摆明了是对他们很不满意。
现在站出去.....
当然,读书人,也总有骨头硬的。
人群中,一青衫书生大声道:“我等皆是为国思虑,为陛下思虑!
陛下整治吏治,固然是好事,可是手段未免有些过激,动辄满门抄斩....祸连家人,着实有伤天和,陛下乃是仁厚之君,如今天下官员,亦知陛下恩情,不该行此酷律!”
苏铭轩冷笑道:“不贪便不会伤天和!尔等难道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官员位高权重,本就需要多加限制,如果一味放纵,其心,其行势必更加大胆!
便是陛下行如此严苛律法,依旧有人铤而走险,若是再有缓和,岂不是又是沆瀣一气,污浊不堪?”
目光扫视在场所有人,苏铭轩冷声训斥:“尔等皆是读书人,也都有功名在身。
分明是不思忠君报国,只想着自己将来宽松,打着为国思虑的口号妄议朝政,实乃自私自利之徒,圣贤之书,皆被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今日我便替圣贤,教训尔等!
每人二十戒尺!
把手伸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