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安顿好了义氏母女,大家终于松了口气。临走前,义氏带着三个女儿给蒋禹清一行磕了三个响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请恩人受我们母女一拜!”
    蒋禹清受了她们一拜,否则她怕这个善良的女人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过了代州,就是晋州。这两日接连下小雨,蒋禹清只好待在马车厢里。又因为昨晚上,折腾的有些晚,她这会儿有些昏昏欲睡。
    景衍一边看书,一边揽着她,以免她打瞌睡时磕到车厢。
    路上,看到一个身形佝偻,穿着件破蓑衣的老者背着篓子,拄着拐杖蹒跚的行走在路边。篓子里装着大半背篓的野菜。
    景衍叫停了马车,伸出头问老人:“老人家,您这是上哪去?”
    老人似乎没想到还有坐马车的贵人,会跟他说话,停下来愣了好一会,方才抹去脸上的雨水道:“去镇上卖野菜,家里没米了,想换些米!”
    景衍抬头看看天侯,雨势渐渐的大了。此去前方的小镇还有十多里,就老人的速度,等他走到小镇上,怕是早就散集了。这么些野菜又卖给谁去?
    景衍问老人家里都还有谁?老人伤感的说:“儿子早些年死了,老伴儿也走了,如今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
    蒋禹清在马车停的那刻就清醒了,于是拿了一块肉,一小布袋子米,换下了老人全部的野菜。
    老人高兴极了,往他的背篓里放东西的时候,蒋禹清趁他不注意,又放进去一小包铜钱,有个五百文的样子。
    看着老人高兴的返程,景衍轻轻的叹了口气:“民生多艰。我身为大夏的君王,却不能让我的每一个子民都吃饱饭,心里惭愧啊!”
    蒋禹清安慰他:“可是我们已经在努力了不是吗?”
    景衍握着她的手,拇指在她手背上无意识的摩挲着:“回去后,我便下旨。
    凡我朝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以上,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每月发一斗米(小斗:设定为二十斤),三十文柴薪钱。”
    蒋禹清便笑:“那我便替他们谢陛下隆恩了,只是我爹该头疼了。”
    景衍在她额上印下一吻,笑着说:确实!不过岳父可能比谁都高兴,他是个好官。”
    一路游山玩水,一行人于八月初进了京城。
    太上皇见到一家三口的时候,板着脸阴阳怪气儿的:“哟,舍得回来了呀!我还以为你们都忘了家在哪儿了。
    自己出去满世界乱逛,倒劳累我个老头子天天呆在这宫里做苦力。”
    小两口儿心虚,赶忙说好话道歉:“是儿子不孝。不过父皇老当益壮,英明睿智,打理起朝政,自然是要比儿子在行的多。”
    太上皇“哼”了一声,勉强接受儿子的恭维。
    看到奕奕的下一秒,立即扯出一个大大的笑脸,俯下身,将宝贝孙子抱进怀里:“哎哟喂,我的乖孙孙哟。出去这么久,有没有想皇祖父?”
    奕奕乖乖的点头:“想皇祖父。”
    太上皇立即满足了,抱着宝贝大孙子不肯撒手。爷孙俩出了御书房的门,回太上皇自己的宫殿里去了。
    临走前还留丢下一句话给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再指望老子给你干活。”
    景衍真拿他爹没办法,苦笑的摇了摇头,看了看御案上摞成小山的奏折,打算下午就过来处理。
    夫妻俩又去了养心殿,给太上皇后请安。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午饭。
    说了些这大半年来的经历见闻,以及发现的一些执政上的弊端。
    景衍和太上皇说了,想给全国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发“敬老银米”的事情。
    太上皇说:“这件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无需同我商量。不过话又说回来,以我大夏如今的财力,也不是支撑不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