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二人亦被革职,抄家流放。
    原磨盘县令,刚直不阿,因为阻止云州侯暴行,被打成重伤。
    且在任磨盘县令两年间,当地百姓对其评价颇好,因此被景衍破格升任为云州同知,待其伤好后正式上任。
    处理结果被头版头条的刊登在《京城时报》上,希望世人引以为戒,不要试图挑战律法,和作为人的道德底线。
    否则,作恶者必将逃脱不了律法的严惩,和大众的唾骂,永生永世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至此这件事情算是落下帷幕。
    六月,国有食品工坊建成投产。方便面一进入大众市场,便立即获得了几乎所有百姓的认可。
    尤其是学子、商人、镖师等,几乎成为了他们购买干粮的首选和必备品。
    方便面不仅味道好,而且价格也不算贵(仅约两碗普通面的价格),最重要的是方便携带保存。
    出门在外,只要有口小锅或是罐子,烧点热水一泡就能吃。
    方便、解馋又顶饿,真是再好不过。
    兵部的大佬们,也看上了方便面,并将其列入了军需采购名单中。
    这玩意儿绝对是将士们外出行军打仗执行任务的必备利器。
    如今太多的他们买不起,少量的备一批还是可以的。
    方便面是消耗品,虽然价格不贵,可架不住市场需求量大呀。
    现有的几百人手根本就忙不过来,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之后。
    国有食品工坊的高层们商量后,又对外扩招了一千人,极大的解决了东城百姓的用工问题。
    如今人人都以能进国有食品工坊和脚踏车工坊为荣。
    百姓们有钱了,买起东西来也格外的大方,市场的商品流通也进一步加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景衍视察国有食品工坊和脚踏车工坊后,特地召集高层开了个会。即在北边和南边,再各自建立一个工坊。
    北边选址丽东府,那边有个自由贸易港。南边可以选址福州或粤州。这两地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尤其繁盛。
    这两个工坊出产的东西,可以随着商船很快的贩卖到南洋诸国,甚至更远的地方,赚取巨额利润。
    同时也能解决当地的一部分用工问题。
    六月底泰安农庄的西瓜熟了,景衍抽空带着妻儿老小来了泰安农庄摘西瓜。
    趁着早上凉快,景衍扶着蒋禹清在庄子里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庄子的边缘。
    对面就是蒋禹清的那三千亩庄子了。
    当初她大婚,这里也是陪嫁之一。如今田里的稻子已经灌了浆,尾尖甚至开始微微发黄,用不了多久就能成熟收割了。
    蒋禹清突然想起来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对景衍说:“阿衍我们是时候建立粮食储备了。”
    景衍一听,立即停住了脚步问:“何为粮食储备?”
    蒋禹清详细的给他说了粮食储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细则细节。
    也说了后世的世界四大粮商,以粮食作为武器,盘剥、做空、控制一些小国家的事情。
    尤其说了他们对华夏发起的粮食战争。
    华夏的先辈们曾经在此事上吃过大亏,后来吸取教训,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否则一旦让他们得逞,华夏将陷入十分糟糕的境地。
    也正是因为华夏的粮食储备足够,四大粮商在华夏栽了个大跟头,赔的血本无归。
    只得灰溜溜的退出华夏,从那以后再也没敢做空华夏粮食。
    粮食战争和经济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一样的残酷。
    景衍听完后沉默良久,握住蒋禹清的手再一次说道:“清清,你是上天送给大夏的至宝。
    然此事事关重大,一旦做起来,我们都没有经验,你可愿从旁协助?”
    蒋禹清笑着点了点头:“义不容辞!”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