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整整一天,蒋家的院子里都是异香扑鼻。做好的年糕糍粑和米果子摆满了蒋家的三间厢房。
    晚饭后,蒋老头和老胡氏喊了三个儿子儿媳坐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商量着送年礼的事情。
    大家你言我一语,在喝光了两壶茶水之后,总算拿出个合理的章程来。
    第一个是族人的年礼。
    蒋氏族人47户。加上里正,赵六指、齐豆腐和杨婆婆家一共是51户。
    这些人家,每家送五根年糕五个糍粑,这加起来就是一合。另外,每家再给一斤米果子,二斤肉。
    这些年,蒋家没少受亲朋和族人的帮衬,如今自家也算是起来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大家伙,否则就是忘本。就比如赵家。
    赵六指同蒋文渊是发小,比蒋文渊大两岁。
    小时候村里一帮熊孩子同外村的约架,他那会是孩子头,帮蒋文渊扛了不少揍。后来也多有帮衬。
    他家田地少,农忙时看到蒋家忙不过来,也会时常过来帮把手。
    每每有好事,也不忘给蒋文渊留一份。因此,蒋文渊很是记他的情。
    如今自己日子过好了,自然也不会忘了帮他扛过揍的兄弟。
    比如齐豆腐家。
    齐家虽是外来户,但因为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日子过的并不差。
    十多年前,蒋老头得了重病,需要一味极其昂贵的药材救命。
    老胡氏带着三个儿子借遍了族人,仍然没有凑够药费。
    齐豆腐听说后,主动上门借了一笔银子给蒋家,这才凑够了药费。
    因着这份恩情。蒋家对齐豆腐家也格外礼遇。
    至于杨婆婆家,纯粹是顺手的事。孤儿寡母的,实在不易,能拉一把是一把吧。
    第二个,是三位亲家,和蒋文喜的师傅家。
    这四家,每家两合年糕两盒糍粑并五斤米果子,五斤红糖,并一整匹细棉布,一坛子十斤装的酒,并十斤猪肉和二斤上好的茶叶。
    陆氏娘家因为既是姻亲,又是七个孩子的先生,便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倍,这些蒋家大房和二房都没有半点意见。
    至于老胡氏的娘家。兄嫂去逝后没两年,唯一的侄儿也病死了。
    侄媳妇带着才三岁的侄孙改嫁,从此了无音讯。不提也罢。
    第三个,便是县令大人,县学的先生、山长、学政和几位上了礼的乡绅府里。这几家年礼要更重一些。
    蒋家虽说出了个举人,但到底根基浅薄,无论怎么拼凑,都是些寻常土仪。蒋
    家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好,大大方方的有什么送什么。
    一来符合蒋家的身份,二来免了蓄意攀附之嫌,反倒两下心安。
    次日腊月二十七。
    天刚亮,蒋文康带着长子蒋禹江,蒋文渊带着儿子蒋禹川套了月前新买的大骡车,赶往县城。
    骡车上除了送往各家的年礼,还有蒋家的三妯娌及蒋禹清这个奶团子。
    至于蒋文喜则带着家里其余的几个小子,挨家挨户的给族人送年礼。
    骡车的速度很快,到达城里的时候,将将辰初。虽则时间还早,但因为将近年关,城里已经十分热闹了。
    三妯娌带着蒋禹清在城门口下了车,打此去买年货。
    其余两对父子则分头去送年礼。
    其他的乡绅那儿由蒋文康父子去送,县令和县学山长老师那里必得是蒋文渊亲自去才成。一家人约定了在此处汇合时间,便分头行动。
    蒋禹清自打来到这个世界,还是第一出门。因此对这热闹的古代市集十分好奇。
    青石板或者是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将将能并行两辆马车。
    街道两边的店铺大多是二三层的小楼,鳞次栉比。
    店铺的门头上是用原木雕刻、或用整副书法装裱而成的各色招牌,再不济也会用杆子挑一面旗幡。
    再加上拉着长长的调子,满街吆喝叫卖的小商贩,端的是满满的古香古韵,人间烟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