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对暗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义军各路人马,都突破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都开始往明朝军队的中军营地方向突击。
    夜战在持续中。
    火炮声和火铳声仍旧不断,每一声响都能给义军士兵提振士气,因为士兵都知道,现在火器还能用的,只有己方的火铳,这一战是要打雨战,意义便在此。
    “大当家,先头一股人马,已经杀进官军营地了!但黑灯瞎火,啥都瞧不见。”毛老四此时也是传令兵,跑到刘宸面前汇报。
    雨很大,需要他扯着嗓子喊。
    刘宸道:“按照之前的方略,对口号,对不上口号的一律是敌人!”
    “知道了大当家,咱的枪铳真厉害,下雨都能用。俺这就去告诉他们!”
    毛老四兴冲冲就去了。
    刘宸心中也是多了几分欣慰。
    对于燧发火铳的改造,也让身边人很多不理解,因为连义军自己都觉得,有跟官府一样的火铳就行了。
    但刘宸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也知道改造后的火铳有哪些优缺点。
    燧发火铳,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记录,是以“自生火铳”的名字出现在明朝末年的崇祯八年,由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所编撰的《军器图说》上,其也详细描述了自生火铳的优点:
    “铳遇风雨不便,凡铳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须将龙头改造消息,令火石触机自击而发药得石火自燃,风雨不及飘湿,缓急可应手。”
    从此之后,火铳有了警戒功能,发现危险抬枪就射,不用再傻逼一样去开火门插引信点火等燃烧完毕。
    同时有了瞄准、防雨的功能。
    湖广夏天多雨的天气,也是让刘宸有机会将理论变成现实,让他真正感受一次火器进步的力量。
    刘宸甚至也在想,大明朝为什么连火绳枪和燧发枪都造出来,最后还是丧国了呢?
    大概还是因为对火器不够重视吧,再加上火器有其自身劣势,那就是需要维护保养,以及更多的实弹训练,可恰巧明朝后期的财政吃紧,莫说是训练和保养,就算是造火铳,大明的财政也开销不起。
    还是因为一个字。
    穷。
    自己不解决财政收入问题,怪谁呢?有时候不怪那些东林朽官都不行,当皇帝被道德框架绑架,还能跳出陷阱吗?
    还是当贼好,没有就抢,能解决根本问题。
    ……
    ……
    刘宸所部,最先冲进了官军的中军营地中。
    士兵进来之后,手上的火铳仍旧在发射,但发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主要还是因为火铳在黑灯瞎火的雨天环境中,想完成换弹很难。
    虽然换装的弹药都装在油纸包中,但因为是前装,想要把油纸包塞到固定枪膛的位置,则需要用推进器,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方便,很多士兵都只是发一铳之后,后续只用弓弩和刀剑。
    当他们看到官军营地,杀进去后,那就跟老虎进了兔子窝,开始撒欢了。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视线受阻,根本看不清前路,也分不清面前晃动的影子到底是官军还是自己人。
    “建国扶贤!”
    然后义军士兵就开始大喊。
    对面如果是自己人,也会马上喊“建国扶贤”回应,如果对面啥动静都没有,那不好意思,喊话的几个人会一拥而上,把对面给宰了。
    当然有的地方视线能好一些,也不需要这么麻烦。
    但那些本来在视线好的地方的官军士兵,在发现贼寇潮涌而入,他们自己奔逃都分不清方向时,只能先往暗处躲,而义军这边本来就是当贼的,就喜欢躲在暗处偷袭。
    这也导致那有光亮的地方就没什么人。
    谁愿意站在明处当别人的靶子呢?
    站在明处,看得也不是很清楚,谁知道弓箭和火铳火弹是从前面射过来,还是从身后射过来?
    “建国扶贤!”
    “建国扶贤!”
    当两个人口号对上,就可以继续往里面冲。
    马上又遇到一个人,二人同喊“建国扶贤”,对面也喊“建国扶贤”,然后两个人同时举刀,上去各一刀把对面给砍了。
    那人被砍了两刀还没摸清楚状况。
    靠。
    你们“建国扶贤”,我也“建国扶贤”,咋的,就允许你们建国扶贤,不允许我建国扶贤是吧?
    还没爬出两步,背后的刀直接插了心口位置,这人趴在那不甘心而死。
    到死他也没明白,自己的口号哪里对得不对。
    “这官军好是鸡贼,他那关中大老粗的腔儿,还想冒充咱自己人?”
    义军中有河北人,有河南人,甚至还有部分是山西、山东的,可说是山河四省的造反大军,唯独没有关中人。
    但不巧的是彭泽亲率的兵马,都是来自宁夏和陕西的,在口音上很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