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吊装实验成果,憋屈的王副主任,粮食要运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咱李爱国并不清楚短短半天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P>
    他离开气象站后,骑着自行车返回前门机务段,一头扎进整备车间,继续埋头制造随车吊装设备。</P>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P>
    随车吊装设备的框架已然安装妥当,万事俱备,只等电动葫芦到位。</P>
    中午时分,负责站场调度的小刘匆匆跑进车间,朝着车皮底部大声喊道:“李司机”</P>
    李爱国扭动屁股,从车皮底部钻了出来:“是小刘啊,出什么事情了”</P>
    “您要的电动葫芦已经送来了,不过现在有个情况,那列货运列车正停在站场上呢。</P>
    司机着急着要往东北去,催您赶紧带人去把电动葫芦卸下来。”</P>
    听到这个消息,李爱国顾不上再摆弄车底的调速器了。</P>
    他赶忙站起身,喊了几个救援队员,推上一辆平板车就往站场赶去。</P>
    此时,在那列从津城发往沈城,满载暖水瓶等轻工业品的列车上,火车司机已经等得有些焦急了。</P>
    看到李爱国他们过来,司机从车头里跳下来,拿出一把锤子,熟练地打开了位于列车尾部的车皮。</P>
    “李司机,麻烦快一点,等会我该赶不上闭塞区间了。”火车司机催促道。</P>
    “张师傅,麻烦你们了。”</P>
    李爱国一边指挥救援队员将电动葫芦装在平板车上,一边给火车司机递了根烟。</P>
    这电动葫芦的大小和小型柴油发电机差不多,外壳是精钢材质,内部装有铜芯,单个重量足有四十多斤。</P>
    救援队员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十台电动葫芦运到了整备车间。</P>
    早已在车间等候的电焊工,仔细测量了电动葫芦的尺寸后。</P>
    在龙门架子上精心焊接了五个架子,专门用于安放电动葫芦。</P>
    钳工则在架子上精准打孔,用螺栓将电动葫芦稳稳地固定在架子里。</P>
    几个机修工紧接着联接线路,救援队员负责安装钢丝绳索。</P>
    不到半个小时,整个吊装设备就安装完成了。</P>
    从吊装设备项目立项,到采购物资,再到完成安装,整个过程仅仅耗时不到三天。</P>
    在这个年月,也只有机务段这种资金充裕、人脉广泛、技术师傅众多的单位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P>
    “咱们是不是试一试”</P>
    刘青松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围着吊装列车,搓了搓手。</P>
    李爱国一直秉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当下便点头同意了。</P>
    只是列车发生事故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P>
    现在没有现成的事故场景,总不能人为地制造一起事故来测试吧</P>
    最后,还是章主任想出了一个主意。</P>
    “站场的西侧停放几辆报废车皮,咱们可以用那些车皮做实验。”</P>
    这年月一辆车皮的理论寿命是一百万万年。</P>
    只要铁皮不被锈穿,车皮就能在祖国大地上纵横驰骋,承担起运输货物的重要使命。</P>
    但凡事总有例外,那就是遭遇事故。</P>
    站场西侧的那几个车皮,都是在事故中被撞毁的。</P>
    损坏程度相当严重,已经失去了钣金修复的价值。</P>
    只能留在此处,供整备车间拆卸配件使用。</P>
    救援列车挂着一节加装了随车吊的平板车皮缓缓来到站场西侧。</P>
    它那奇特的模样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P>
    国际列车的章师傅今天正好休班。</P>
    下了车后本打算回家好好睡个懒觉,看到这奇怪的列车后,也带着副司机和司炉工走了过来。</P>
    他挤过人群,递给李爱国一根烟,问道:“爱国,你师傅身体怎么样了”</P>
    在前往莫斯科的旅途中,章师傅曾不顾危险帮了李爱国一个大忙。</P>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