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京畿五道与教育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从使从尚书诸司挑选,臣明日便提交名单。”
    “准奏。”圣帝不假思索。
    说过这事,韦说又行了个礼:“归义军和肃州也不能拖了。臣请尽快挑选名望奔赴敦煌、肃州,对张承奉、龙部发出通牒,示以信誉,敦促入朝。”
    “未见其可。”徐彦若插话道:“臣主持河西时曾屡次私下写信、遣幕僚劝其纳土。两方虽礼待,言辞恭敬,但一提纳土入朝,便顾左言它。发通牒,臣担心会当即串联作乱。李贼新退,朱贼复陷东京,不宜在西方有事。有事也鞭长莫及,难道还西征?”
    “不。”圣帝摇头道:“就这几日,遣使通牒。我愿以尚书和侯爵征之,作为最大诚意。拒不服从,就只有讨杀。把我的意思给他们描述清楚。山高的确皇帝远,但不是十万里,我走得到。如果放不下,就想想李弘道高宗益。”
    徐彦若叹了口气。
    这两家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想的还是朝廷不可能千里迢迢讨伐到肃州、敦煌,通牒一下,必然面对战争。
    打吧,不见见血,这些人不会死心的。
    “还有巴蜀。”郑延昌老神在在,环顾道:“崔益虽然控制了绵、遂几州,进抵成都郊外,但迟迟奈何不得张虔裕之辈。臣请委崔益为东川节度,复张虔裕诸贼职务,就此见好就收,息事宁人。否则这么混战下去,俟天下平,蜀人也绝户矣。”
    圣帝沉默不语。
    理智告诉他,可以。毕竟也拿下几州,虽然在崔益手里,但他总好过其他军头。可侥幸心又让他想再等等,万一某日崔益就打进成都了呢。
    “为生民计,臣附议。”中书舍人李燕赞同道:“艰难以来,蜀人为国付出至多至忠矣,让他们过几年安生日子吧。被叛军占据就占据,以后徐图收复。巴蜀易守难攻,但地形同样也决定了蜀地军头想打出来也极难,威胁性聊胜于无,姑息姑息也无妨。”
    “也罢!”圣帝一拍莲花座。
    比起后世被王建全据,眼下蜀地局势,其实已经很好了。再奢求太多,怕是上天都会反对吧。
    谈完这几件事,君臣中场休息。
    赵嘉见一时没人提正题,凑趣道:“圣子圣女多已周岁,万寿长乐,臣请择日册封没名头的诸王公主。”
    王抟也道:“已封诸王春秋渐长,再待在宫中,于制不合,宜赴十王宅。另,德王已是婚姻之龄,婚事也该筹备了。”
    圣帝心中一动,笑道:“是该封了………名号怎么给?”
    “是这样。”王抟喝了一口茶,道:“国朝制度上,什么王都可以封,并无禁忌,但碍于各种现实,有潜规则的讲究。”
    “细说。”圣帝抬抬下巴。
    “一是父子不同王,不同名。”王抟解释道:“譬若圣帝潜邸的寿王,可以给子么?可。但为何不能?名也。暗示意味太重。朝野有的是蠢货与钻营者,一见如此,必生异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8章京畿五道与教育卿(第2/2页)
    “二是名不轻授。何也?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封号要与母出身贴切。”
    王抟侃侃而谈:“我朝行封,大约五类。一是大国,如鲁、卫、郑、楚、齐、晋、吴、宋,这些要么是邦周姬姓诸侯的高爵,要么是圣王宾客,功臣,是最尊贵的一类。”
    “其次是小邦,如徐、萧、随、邓、蔡、曾、梁。”
    梁王看了看王抟。小邦,这意思,封他时觉得阿母不怎样?唔,阿母当初虽然位在枢密,备受宠爱,身份只是个女御,蓬莱殿的起居宫官。若无圣帝,大概在掖庭无名而终了………
    “我朝皇室人丁兴旺,光古国名不够封,就有了州名。譬若德王,以德州为名,延王李戒丕,以延州为名。”
    “然后便是韩、赵、魏、代、夏、陈、燕一类。这些要么多出篡臣,要么多出混世魔王,与人不祥。朝廷不怎么封。”
    “最后就是秦王。”王抟总结陈词:“也能封,只是和尚书令一样,太宗下克上的名头便是这个,寓意不好…………”王抟吞吞吐吐:“故列圣忌讳,不敢乱封。”
    “哦?”圣帝笑:“不是为避讳?”
    “不然。”郑延昌慢悠悠道:“灵帝以遂王登基,遂王在封。高宗以晋王登基,哀帝之子普也封了晋王。不过影响确实有。秦王号,除非作为立太子的风声封给某王,否则也是隐喻大的问题。”
    “至于尚书令,避讳是其次,主要是权重,借其名阙之。《会要》所谓:尚书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是也。若说避讳,太宗任过的职太多了,早就都讳。圣帝践祚前还领过幽州节度使,难道也避讳?”
    “高才!”圣帝欣然道:“若要给某王贵号,怎么操作妥善?”
    圣帝一张嘴,郑延昌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牛头不对马嘴道:“何淑妃、赵贵妃之子是州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