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
    “亮哥,这就是四九城啊,那么高的楼,比咱们市里繁华多了”李清风的小堂弟李奇,一下火车就兴奋的指着火车站外面的高楼大喊。
    郑亮亮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大楼,心里也是兴奋,不过到底年龄大了,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肯定不会和刚高中毕业的李奇一样,指着高楼大喊大叫。
    察觉到周围人对俩人投来的注视,郑亮亮赶紧拉了拉还在兴奋乱看的李奇说道:“行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楼吗,别忘了咱们来着的正事,赶紧拿出来你二伯给你的地址,咱们去找你三哥去”
    “哦,好”
    李奇连忙点头,四处张望之下,找了个角落,背对着大街,将自己的裤子拉了下来,露出了里面的高级防盗裤头,拉开拉链露出了里面的一张白纸和一叠钱票。
    高级防盗裤头,最近两年兴起的高级内裤,卖的特别好,里面自带小包和拉链,比以前李母给李清风缝的好多了,出远门必备物件。
    俩人根据纸上的地址,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钱粮胡同李清风的家里。
    “呀,这是亮亮兄弟吧?李奇怎么是你来了,你今年不是高三吗?怎么不在学校上课?”
    面对上门的俩人,在家照顾初一,养胎,顺带自习的胡家宝,虽然不认识郑亮亮,但是认识李奇这个小堂弟,毕竟距离过年见面,还没两个月。
    被这个不怎么熟悉的漂亮三嫂询问上学的事,李奇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好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说道:“三嫂,我三月份的预考没过,学校让我回家自谋出路,二伯就让我来了”
    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搞定自己三儿子,准备在家开工厂,当上企业家的李父,本来还在寻思着让谁来四九城学习刻录机的使用呢。
    预考没通过,直接被刷下来连高考资格都没有的小侄子李奇,一下子出现在了李父的视线里。
    在李奇从学校滚蛋的当晚,李父就提着两瓶茅子和肉菜上了自己兄弟的家门,一通吹牛皮之下,以一月一百块的高工资顺利把李奇收入麾下。
    胡家宝笑了笑,也没继续说这个话题,这年头高考本来就难,孩子被刷下来正处于伤心的时候,还是别提这个伤心事了。
    热情的把俩人迎进家里,中午胡家宝去外面买了几个肉菜,摆了满满一桌子的丰盛伙食用来招待二人。
    吃过午饭,留着二人在家简单休息了一会,胡家宝亲自开车把二人送到了王为民在门头沟的工厂进修。
    至于李清风为什么没出面?那是因为李清风现在不在四九城。
    李清风带队,抽调了微电子研究所的部份骨干,和王为民一起来到了无锡,准备考察无锡742厂是否具备生产MPEG解码芯片的能力。
    本来李清风是准备直接在日本代工的,不过根据微电子研究所里以前在国内从事芯片研究工作的教授上报劝说,李清风这才将国内放入了考虑范围,并详细了解了一下国内这些年芯片产业的发展。
    不查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好像现在国内的芯片行业并不是特别差。
    我国第一座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晶圆厂是1980年开始建设的第四机械工业部无锡742厂,获当时国家投资2.8亿人民币。该厂1980年从日本东芝引进全套三英寸半导体晶圆厂,并于1982年起投产,是中国第一个具规模半导体晶圆厂。
    从84年开始,地方政府,国企,大学也纷纷从国外引进半导体晶圆厂,短短六年时间,共引进了三十三个半导体晶圆厂,不过怎么说呢。
    都是随着政治走的政治工程,政治因素远大于经济规律,大部分都是淘汰的生产线,没有产生什么效益,形成了巨大的浪费。
    不过还好,其中杀出来了无锡742厂,并没有在国际上落后太多,无锡一跃成为了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
    另外国内的光刻机在微米时代好像还挺牛的,早在82年109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阿城继电器厂,三个厂共同研制的KHA75-1型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成功落地,在指标上已经完全对标了隔壁日本PLA500-F型光刻机。
    去年45所更是研制出了分步式光刻机样,超越了KHA75整整一代,性能指标直逼当时在光刻机领域如日中天的美利坚GCA公司生产的4800DSW光刻机。
    越是了解国内目前的芯片能力,李清风越是不可思议,此时的芯片能力在国际上还真排的上号。
    可惜的是国内芯片需求太少,良品率比不上国外,制造成本比国外企业高,性能又不如国外先进企业,国外不采购国内的芯片,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再加上研发建厂投入太大,一帮子买办大肆鼓吹造不如买,在九十年代初期,彻底落后世界。
    发现解码芯片,好像国内还真能生产,于是就有了这次的无锡之行。
    有北大,王为民的外贸公司,香江柠檬公司的三重介绍信,考察团受到了742厂的热烈欢迎,在742厂技术部罗主任,以及杨厂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工厂。
    众人一边走一边讨论,很快就参观完了742厂,没有急着去会议室听杨厂长吹牛皮,问杨厂长要了间办公室,李清风和几个技术骨干打算先开个小会。
    “大伙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了解了742厂,对于742厂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大家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人才,说说大伙的看法吧”等所有人都点上烟后,李清风率先开了口。
    倪广南作为向李清风提出在国内生产解码芯片建议的主导人,在李清风说完后,率先开了口:“根据上午的参观和罗主任的交流,742厂确实是有生产解码芯片的能力,不过良品率比较低,产能也不高,在采购价格上对比日本的代工厂会偏高”
    “老倪,都到这个时候了,你就别帮742厂说好话了,什么价格偏高,日本给咱们报80,742厂的报价估计要两百多了,而且产量上远远低于我们的需求,再加上还需要国外制造的激光头,我们的成本要提高一大截”李清风揉着眉心,苦笑道。
    “李老师,742厂的良品率和产量一直上不去,是因为国内没有市场需求的推动,半导体产业是高端制造业,是投产比非常高的产业,这些年半导体产业一直在飞速发展,未来恐怕什么东西都需要芯片”
    “现在我们国内的芯片产业和国外确实有所差距,但差距不算太过夸张,只要国内有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总有一天会追上国外半导体产业”
    “目前国内只有我们公司对芯片有大量的需求,如果我们不把订单给到我们本国的企业,只想着在国外采购,那就是在养国外的产业链”
    “如果国内半导体产业死光了,芯片产业受制于人,我们公司不就要任由国外捏扁搓圆?有什么发展可言”
    亢奋的倪广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语重心长的对着李清风说道:“李老师,我最近在读金先生的《神雕侠侣》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写的特别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