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欲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力量就已经消耗殆尽,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恢复。
    而且,以他目前的实力,也只能将书家之力作用在普通人身上,和纵横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实现的过程更为简单而已。
    可喜的是,经此一事,他的儒家修为,也有了能够感知的增长。
    几百年来,儒家一直都是诸家之首,修行人数最多,不仅仅是因为儒家受人尊敬,还有他们的修行方式没有那麽苛刻的原因,无论哪家,都能够呼应儒家。
    尤其是有纵横家和书家的辅助,儒家的修行,更是具备了其他人都不具备的优势。
    ……
    大夏至圣三十五年的最后两个月,对于京畿附近的百姓来说,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起初是长安数名富商宣布,减免佃户地租,提升夥计工钱,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不久之后,户部召集长安数十位顶级富商议事。
    人们不知道朝廷和这些商人谈了什麽,但会议结束后不久,朝廷就颁布了一条律法。
    长安各家各户丶各大商铺,每月付给长工,夥计的工钱,不得低于二两银子,若有违反,罚银十倍。
    这条律法,将先在京畿试行,然后推行全国。
    就在底层百姓欢呼雀跃,一众商人与主家观望不定时,长安最大的数十位富商立刻宣布,将以身作则,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关注贫苦百姓,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安的这些大商人,背后都有不小的靠山。
    连他们都要乖乖的遵从朝廷律法,其他人自然没有抗拒的馀地。
    此外,朝廷的税法,也进行了更加深度的改革。
    从明年起,朝廷对年收入低于二十两银子的家庭予以免税,超过二十两,收入越高,税率也便越高。
    同样的,拥有土地越少的百姓,地税越低甚至免税,而拥有土地越多,需要承担的税负也越大。
    朝廷此举,颇有些劫富济贫的意思。
    这并非是朝廷第一次想要这麽做,但以前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次朝堂上少了反对的权贵,世家大族们,也都罕见的保持了沉默。
    只因为这些律法,都是中书舍人李诺推动的。
    他虽然只有四品的官阶,但绝对是满朝上下无人敢惹的存在。
    大理寺卿李玄靖是他的父亲,文官之首的左相亦是对他言听计从,这使得他在朝中黑白通吃,再加上他自己还有尚方宝剑在手,偌大朝堂,谁敢招惹?
    除夕前的最后一个月,司农寺也传来好消息。
    在与工部的共同研究之下,司农寺成功的让大夏的几种主要作物实现了产量翻倍,并且已经开始大规模培育种子,确保在五年之内,做到让所有的大夏百姓都吃得饱饭。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好消息。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从梁国边境传来的消息,并不容乐观。
    自从梁国皇帝退位之后,梁国的朝堂,已经被魏国彻底掌控,梁国彻底沦为魏国附属。
    几个月来,魏国持续在梁国边境增兵,大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同样调遣了许多兵力镇守西南,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西南数州百姓,已经嗅到了战争的味道,开始提前逃难……
    至圣三十五年,在人们的喜忧参半中过去。
    随着长安降下第一场大雪,大夏正式迈入了至圣三十六年。
    当新的一年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一件事情。
    陛下是在登基那年修改年号的,这意味着,他已经做了整整三十五年的皇帝。
    大夏立国三百多年,他是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以往的帝王,在位最多三十年,就会传位给新皇。
    作为五大王朝的皇帝,虽然拥有至高的地位,无上的权力,以及强大的力量,但也要被背负的国运侵蚀,为了自保,他们必须传位。
    当今陛下已经稳坐皇位三十五年,却依然没有一点退位的意思。
    奇怪的是,他的身体一直康健,丝毫不受岁月的影响。
    刚刚结束的大朝会上,陛下短暂的露过一次面。
    天下官员震惊的发现,陛下的容貌,竟然变成了青年模样。
    没有人敢对此提出疑问,也没有人敢提一众权贵之死,今年的大朝会上,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是最重要的议题。
    魏国的实力,比大夏强上一线。
    如果仅仅是应付魏国,大夏只是有些勉强,但如果有另外的国家趁虚而入,大夏必定是吃不消的。
    为此,大朝会刚刚结束,朝廷就派了熟悉楚国和齐国的使臣出使两国,随时查探两国动向。
    同时,三省也第一时间召见了赵国的使团。
    两国虽然在五大王朝中实力最弱,但若是紧紧的抱团,哪怕是楚魏也不能小觑。
    宁心园。
    只有五个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