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市场已经彻底崩盘了。</P>
别看现在各家你50万张我70万张的报,庆功会今天这里开完明天那里开,但实际拉清单一查,注水超过20万的比比皆是,超过30万的也随处可见。</P>
都是为了面子。</P>
再加上网络音乐的崛起,盗版导致市场环境恶劣到了极点,胡彦兵实际销量到现在为止,卖了20万张就已经是香槟大开特开了。</P>
整个实体唱片市场可谓是异常的低迷,无数的音乐人、业内人被干碎了梦想。</P>
在这个时候,伟大的音乐皇帝周易企图用自己的影响力拯救这个骤然崩盘了的唱片市场,为此不惜打破自己专辑一直以来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大搞商业化,就是想要以一己之力为唱片市场打一针强心剂。</P>
你问证据?</P>
10首超强商业化歌曲就是证据!</P>
你何曾见过周易会在一张专辑里塞这么多的商业化歌曲?</P>
不是为了救市他怎么会这么做?</P>
他这么写歌唱歌就是为了留住更多人保留买唱片的习惯啊!</P>
这是爱!是大爱!所以他这张歌曲的主题都是爱!</P>
索尼罪大恶极!</P>
周易最后的倔强就是还在专辑内保留了几首深度融合了soul、r&;amp;b等唱法以及思想深度高的歌曲,如果这几首歌火了,那周易就会重新回归到过去那个把握艺术与商业平衡的状态当中;</P>
如果没火,那就是国内还缺乏成熟的音乐商业市场,周易虽然很失望,但还是企图培养好国内的音乐商业市场,为此才开始多写流行度特别高的歌曲。</P>
不管会有多少人信,反正这个营销得打出去——等到时间过去个几年,自然会被坐实成事实。</P>
这个营销方法是很经典的,哪怕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大量受众。</P>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周杰纶——</P>
《床边故事专辑因为过于过于商业化且质量进一步下滑的缘故,唯一爆火的《告白气球就被拉出来当了挽尊的牺牲品——</P>
你能在包括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在内的任何地方都看到这么一种说辞:“其实《告白气球的大火周杰纶也很意外,因为这是他随手写的商业之作,其他用心制作的深度歌曲无人问津,他失望了巴拉巴拉……”</P>
实际上就是纯扯淡,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歌手可以预见自己的歌写出来能不能火。</P>
但你却能在全平台都看到这种意思的说辞,并且每个人都在很积极的在对外传播,问就是没有水军、周杰纶怎么可能需要水军。</P>
路人们也由此接受了一个周杰纶对华语音乐环境失望的人设,为他这张专辑挽尊。</P>
可实际上,如果没有水军定风向的话,是不会在全平台形成如此统一认知的,更不会有如此雷同的话术。</P>
《床边故事一共10首歌,结果足足塞了四首合作品牌方的商业广告曲,这叫对华语音乐环境失望?</P>
闹呢。</P>
不是《告白气球的爆火成为了遮羞布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光,这专辑底裤都得被扒光。</P>
周杰纶的商业化都能这么洗地,没道理他周易不行,更何况他就算是商业化歌曲塞多了,那塞的也是流行度极高的。</P>
在路人大众层面上,周易估摸着自己这张《嘘怕不是要成为五年以来口碑最好的一张。</P>
等到了那个时候,哪怕周易往后的专辑质量再商业,但只要保持一定的高质量水准线,那就都可以套用这个万能的公式:都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好的商业市场啊。</P>
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一个台湾省的实体唱片市场都在周易一肩上担着!</P>
甚至于,他还可以为往后告别留个引子——发完专辑后配合宣传,时不时说一些“音乐人需要一起维护音乐市场”的言论。</P>
那样一来,经过几年的潜移默化影响后,最后周易的退出就是因为写高度商业化的专辑救市实在是救不动了,周易心生黯然,决定体面的告别乐坛。</P>
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考古的时候再偷偷摸摸撒点料带带节奏,一个牺牲在时代巨轮下的悲情英雄形象就将跃然纸上。</P>
而且这个悲情英雄说退出乐坛那是真退出乐坛啊。</P>
如此一来,往后考古的网民们自然会自发的脑补出一个议题:如果周易不需要救市、或者说他没有心累退出乐坛,那他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P>
一位明明正在巅峰的天下第一因为时代原因而不得不黯然退场,留给世人一个难以逾越的背影以及那令人遐想的未来——</P>
如果没有时代因素干扰,那么一个没有任何掣肘的完全体周易将会有多强?</P>
正因为没有见过,才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