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响起,众人议论纷纷。
曾万钟也看向了楚云飞的方向。
一时间有些疑惑。
这和楚云飞所承诺的,差距甚远。
楚溪春旋即接着补充道:“根据美国人专家团队拟定的相应生产计划,未来两个月之内,六五枪弹的月产量将会固定在八百万发,七九步枪弹产量将会提升至六百万发,以及机枪弹月产量将会达到三百五十万发。”
“这个数值预估会在产业升级计划完成后,攀升三倍以上,年产量各口径子弹当在一亿八千万发左右,基本满足战区作战所需。”
一亿八千万!
别说下面的这些将领了。
就连楚云飞自己都惊讶的不得了。
一旁的方立功遮掩着自己的嘴巴,小声询问了一句:“钧座,是真的吗?”
要知道,按照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记录的数据。
一整个抗战时期,拢共生产的弹药数量也才四亿。
楚云飞眉头微皱,轻轻的点了点头。
可以做到。
但必须是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之下。
丢了大半个江山的情况之下。
1941年,美国设备进入,工厂全部复产完成,进行了规模化生产,那一年的弹药生产峰值是九千一百万。
现如今的整个二战区的弹药产量,可以说是民国三大兵工厂:第21厂(重庆)、第11厂(巩县迁长沙、后迁重庆)、第25厂(南京迁重庆),另外在加上广西柳州兵工厂、云南第53厂(昆明)等等地方兵工厂产量的总和。
不过。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
目前西北兵工厂生产枪弹使用的原料依赖的美国援助和进口。
主要依赖的就是滇缅公路,以及少量的苏联援助。
目前苏联暂无意再度提供援助的情况之下。
滇缅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38-39年这个时间点。
工厂因为内迁重新建设导致枪弹产量基本上处于一个腰斩的状态。
39年开始恢复规模化生产,勉强年产量达到六千万。
如果滇缅公路畅通。
且进口铜材合格的情况下。
整个国民政府的弹药产量将会迅速提升。
加上西北制造总局,以及长治兵工厂未来规划的产量。
在40年内,预估年产量加起来至少会有两亿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直观一些的话,用现如今国民政府麾下的三百万国军部队来进行计算。
所有的对日作战部队,都会得到一次十足的弹药补充。
加上他们此前所拥有的弹药数量。
勉强可以组织起一场全国性质的大反攻所需弹药。
这种大反攻。
并非冬季攻势的那种形式的反攻。
在39年冬季攻势
很多非嫡系主力部队。
平均枪弹不足十发。
根本得不到什么补充。
很多时候那些战功赫赫的部队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将领强多少。
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拿到为数不多的补给。
枪弹充足、装备优良且借助有利地形的情况之下。
日军战术素养再高,官兵素质再高。
也不可能打出太好看的战损比。
这也就是对峙时期的常态。
而随着兵工产业的完善,只需要确保滇缅路畅通的情况之下。
不需要苏联人出手。
靠中国人自己,都能够将小鬼子平推下海。
楚云飞以及一众将领们均有这样的自信。
然而。
楚溪春给他们的惊喜不仅仅只有这些。
他等待一众将领们激烈讨论完毕之后,接着道:“预估年产六五步枪数量为三万支,中正步枪数量一万八千支。”
“仿捷克式ZB26轻机枪六点五毫米口径版本数量为一千六百挺。”
“五十毫米掷弹筒数量年产量为:3600门,专用掷弹筒榴弹数量为:五十万枚。”
“六十毫米迫击炮预计年产量为一千二百门,炮弹十五万发。”
“八十二毫米迫击炮预计年产量为四百门,炮弹八万发。”
“支援武器的产量会随着规模效应以及产业升级完毕之后再度提升,但受制于原料于原材料供应,目前军政部军工署正在加紧与美国人签订新的原材料进口协议,预计年前即可敲定。”
“所以诸位,陆军整理计划不是夸海口,亦不是空谈,此乃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群策群力之结果,此乃国策!”
楚溪春掷地有声,一脸的自信。
这种自信,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是啊。
就像此前楚云飞承诺的那样,不会让“老实人”吃亏,绝不辜负每一个为国为民者。
十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