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论过周王室衰微的过程,赵琨曾经为褒姒鸣不平,感叹——盛世江山要美人点缀,乱世烽火要美人背锅。可这些事,哪一件是美人能自主选择的?
    萱姬说起儿子,滔滔不绝:“琨儿还捡各种破烂,制作了一匹小木驴。有好多回,王上就骑在摇摇晃晃的木驴上来回摇摆,听他和蒙四郎(蒙毅)吵架,哪边都不帮。甘卿搬一张小马扎坐在门口看书,丝毫不受影响。吵完了,蒙四郎照样一边嫌弃,一边陪琨儿在少府工匠堆积的废弃物中翻找能用的材料。每次做出好玩的小东西,就献宝似的请王上过目。”
    感觉到张良的视线,赵琨轻咳一声,不满地说:“娘亲,小时候的事,就别提了吧!”感觉他辛苦维持的形象要崩塌了。其实也不算破烂,这个时代的工艺,很多天然材料难以精细加工,一些矿石无法提纯,比较浪费。赵琨就拿来制作小工具,现在军中侦查敌情用的滑翔机,以及密码锁、罗盘、窥筩(望远镜、千里镜)等等物品,都是这么来的。这些后世发明的小工具,大幅度提高了秦军的侦查和反侦查能力。军队在荒郊野外迷失方向的事,也很少再出现。
    张良掩唇偷笑,“现在也经常斗嘴呢,我就瞧见过几次。”
    赵琨不觉得拌嘴有什么问题,“哼!”蒙毅不讨女郎喜欢,每年的春猎都要失恋一次,却怪好朋友的属下不要脸,模样生得太俊。
    他看了看张良带来的衣裳,布料的颜色已经有些陈旧,但绣纹精致,而且保存的非常好,是十年前流行的士族男子居家的常服,一共两套。
    张良的小脸上浮起一抹潮红,小心翼翼地问萱姬:“这是父亲的新衣裳,他没穿过。什么时候有时间了,能不能叫上我,再画一幅我跟父亲一起的画像?”他没有选父亲穿过的衣裳,毕竟斯人已逝,有些人非常忌讳使用逝者用过的东西,据说不吉利。
    赵琨一把将张良扯过来,捏了捏脸上的软肉,笑得让人如沐春风:“先吃饭,一会儿阿良去取舅舅穿过的衣裳来,无妨的,我没那么多讲究。”
    张良回以一个带着泪光的微笑,他可是见识过大伯打骂兄长的,亲父子都一不定能有这般体贴入微。
    话说黄石公在石桥上徘徊数次,都没能“偶遇”张良,才想起来今日休沐。他决定先找大弟子徐福算账——一个哄骗齐王建资助他出海寻仙,折腾空了齐国半座国库,然后携带巨额财富跑到秦国吃香的喝辣的,害的师父黄石公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混不下去,六十多岁还要背井离乡的逆徒!
    徐福现如今也是一家之主,快四十岁的人了,被师父追打了三条街,一头扎进尉缭在水上乐园的住处,大声喊:“师弟救我!”
    赵琨已经在吃午饭,尉缭才刚刚起床,还没洗脸,他胡乱地披了一件外袍,就出来替徐福挡了一下,劝和道:“师父当年许诺,待到弟子们成年加冠以后,师父就再也不动粗了。”
    黄石公吹了一下胡须,扔掉超级粗的木棍,对尉缭勾了勾手指,咬牙道:“乖徒,为师不动粗,给为师找一根细的来。”
    尉缭点头:“好嘞。”
    徐福:“……”
    细的抽在身上更痛好吗?他果断抱头鼠窜,说:“师父,追这么远累不累?喝杯花茶,歇一歇吧。师父是不是想收张良当关门弟子?我有办法。”
     第117章假如回到秦朝,先杀赵高。(出版社)
    随着造纸术日趋成熟,工匠们已经可以借助一些动植物、昆虫、矿石提取染料,制造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纸,纸张的销路稍微打开了一点,但仍然不温不火的。
    直到大秦的第一家书店、兼出版社——天一书坊开始对外试营业,写着“施工中,行人车马勿近”的帷幕缓缓揭开,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透明琉璃落地窗,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路人。
    再加上特意为赵琨捧场的亲友团,相当热闹。
    萱姬和沧海君让侍卫们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衫,既能引导人群、维护治安,也不会吓跑客人。
    沿街都竖起花灯指路牌,看得懂自然会知道前方右拐,在咸阳金市附近的繁华地段,有一家书店,不仅售卖各种图书文集,还替写书画画的人推广宣传,只要作品没有不良导向,可以出版成书籍、画册,赚取钱财。也接受私人定制、书画装裱的生意。如果看不懂指路牌上的字,自然也不是天一书坊的顾客。
    蒙恬奉命护送魏国的太子增回国继承王位,还要负责验收魏国割让给秦国的土地,至今未曾归来。
    蒙毅送了双份贺礼,连带他兄长的那一份也算上了。还雇了齐云社的人前来表演百戏杂耍,让训练过的鹦鹉衔出花枝,飞向围观的人群,无论是谁被花枝砸中,都可以成为今日的幸运星,免费获赠一本精美的口袋画册——《山海经》连环画小人书。赵琨的门客给每一个妖怪、异兽都设计了或温馨感人、或诙谐搞笑、或启发智慧、或离奇怪诞、或惊悚诡异的小故事。
    虽然蒙毅提前给杂耍艺人打过招呼,赠书环节尽量挑选看上去能够消费得起书本的潜在顾客,然而因为执行者是一只饥饿的雄鹦鹉,所以它还是选中了两个不识字、但是背着谷子凑热闹的农夫,鹦鹉毫不犹豫地扑进农夫的竹背篓中,埋头干饭,引得众人发笑。农夫虽然不知道赠品是《山海经》,却也能获得欣赏连环画的乐趣。
    赵琨观察了一下,一名农夫最终带着几分不舍,将口袋书转手卖给一个仆从打扮的人,赚了几百钱,将钱袋抱在怀中,兴高采烈地走了。另一名农夫要年少一些,大约十五六岁的模样,对这本小画册爱不释手,想进天一书坊看一看,又迟疑着不敢进,在门口徘徊片刻,终于鼓足勇气,跟在一个士子打扮的青年身后进入书坊。
    书坊中的打工人早就培训过,无论贫富贵贱,所有顾客都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比如今日开业,每个买书的人都有相应的小书签赠品。一本书配两张精巧的书签,不会因为是官吏就多送,也不会因为是布衣就不送。
    被漂亮的导购女郎询问需要什么类别的书,农夫整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导购忙得晕头转向,这才发现对方身穿粗麻短衣、背着脏兮兮的大竹篓,裤子上有补丁,脚上的草鞋已经磨损出一个洞,露出两根脚趾。在她的视线中,那脚趾使劲往里缩了缩,在地板上扣了两下,脚趾的主人支支吾吾好半天才拿出那本赠品的口袋书,满是厚茧的手指轻轻抚过书皮封面,说:“俺不识字,请问这里收不收学徒?俺想学画画。”
    据说镐池君的产业,大多都招收学徒。不问出身,只要肯学,将来出师以后,挣一份家业不成问题。邻村有位大兄弟,家中也穷的寅吃卯粮,就连耗子都不来,三年前去给炼钢的匠人当学徒,现在已经盖了二层小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