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七零胡同日常(4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能建,只是在回笼资金上会稍显不如。
    沈瑶的最终目的肯定是将中药馆开遍整个祖国大地,顺便乘风远航,面向国外赚外国人的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后续计划需要时间才能实现,眼下的她正在专注一些前期建设。
    “妈,我打算先走一圈沿海周边,再慢慢往内陆推进。”
    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关系,先富带动后富。
    沈瑶在前期需要大量投资,收益远比不上投入阶段,肯定会尽大可能的稳住一些客源。
    田娜点头,“你先看看,行得通的话我也走一圈。”
    从无到有很难,但从有到更有就比较容易。
    田娜人虽老却也不愿服输,体内的精气神比一般年轻人要足。
    婆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交流,餐桌上除她们讲话,其他人都默契不言。
    吴招娣和王艳艳两人不能否认有些其他小心思在,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谁都避免不了的问题。
    还是人都会带有的贪婪之心,田娜这么大的一份产业,谁会不想去分一杯羹呢,哪怕自家早已不再差钱。
    “大嫂和二嫂的心思妈都明白,我看这事日后得闹起来。”
    老人活着的时候肯定和和美美,等老人眼睛一闭,子孙后代肯定是要撕破脸就事论事。
    谢辞安一直在研究所工作,但并不代表他不懂这些。
    相反,人多的地方纷争也多,研究所也不是什么避世圣地。
    只能说大部分人都很纯粹,将全部心思用在了科研上。
    但还有少数特殊之人,追求的目标与其他人完全不同。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完晚饭,干脆留在院里睡上一晚。
    沈瑶和谢辞安还是住在耳房,两人关起门来说话,连隔壁的俩孩子都听不见。
    “闹不起来,妈心里明镜似的,估摸财产分割都已经找律师弄好。”
    在这方面,田娜可是潮流的很,沈瑶能知道全靠系统三不五时递小话。
    谢辞安单手搂住沈瑶,两个人头碰头靠在一起,“妈真是,有够高瞻远瞩。”
    提前防家里人一手,不得不说,干得漂亮。
    “去,胡言乱语。”
    沈瑶动手轻捶了一下谢辞安胸口,又问起有关他的职称评定。
    谢辞安笑笑,“问题不大,只是有些对不住你。”
    和他结婚没过上几年舒坦日子,反倒还要时不时担心他。
    “谢同志,我想你有些误会,”沈瑶觉得谢辞安真是想太多。
    难道男人到了年纪也会有更年期?怎么最近这人的颓废范儿忽然起来了,看来还是得多喝些中药调理。
    “和你过日子,我觉得很轻松自在,不管干什么,我们都是在共同进步。”
    谁都没有落下谁,几十年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充满温情。
    何况他们还有四个可爱的孩子,沈瑶一直庆幸自己选对了人。
    当年她不是不能选择更好,但好未必就能如意。
    将头抵在谢辞安脖颈,沈瑶小声说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所以不要总怀疑自己,谢同志如此没有自信,下辈子怎么办?”
    沈瑶语气调侃,又正经说道过两天大姑姐谢爱华回京。
    “一晃得有十几年没见面,还不知道模样变得如何。”
    84年夏天,谢爱华曾带着两个孩子短暂回来一趟。
    当时是送两个孩子回京上军校,来去匆匆,大家也怎么聚。
    这次不同,“说是姐夫升职,调回北方工作,以后见面的机会更多。”
    谢辞安听完抿了抿唇,“三姐很苦,随军又累,还要日常照顾孩子和老人,如今晚年能回来生活,妈心里肯定高兴。”
    田娜一直不同意谢爱华的婚事,无奈谢爱华自己愿意。
    母女两人当年因为嫁人这件事闹的很不愉快。
    甚至沈瑶嫁进来时,极少听见田娜提起谢爱华。
    不过不提归不提,每年田娜往海岛邮的年礼不少。
    母女两人主打一个口是心非,甚至田娜开的连锁超市都迫不及待地在海岛旁边建了一个小的,哪怕不赚钱。
    母爱有的时候并不是靠说而是靠做,沈瑶能从田娜身上看到她对几个孩子的爱,是一种毫无保留又隐忍克制的感觉,矛盾却感动。
    “哼!你个死丫头,终于舍得回来,我还以为你要在海岛住一辈子呢。”
    三天后,谢爱华拎着大包小裹地回到丰收胡同。
    母女两人见面第一句,就是田娜对谢爱华的骂。
    “妈,我知道错了,这次回来,就再不走了。”
    谢爱华留着长发,哪怕精心打理,依旧能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白发痕迹。
    田娜抿嘴,拉着谢爱华进屋唠嗑,至于其他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