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七零胡同日常(10)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养孩子都认为母乳是最好,李念的母乳产量一直不高,如今越发供不上自家大胖闺女。
    “会不会给你添麻烦?”李念搓着手心有些不好意思。
    她私底下也曾用过各种办法,包括熬鲫鱼汤,猪脚汤,炖鸡汤,都不抵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麻烦什么,就是这事得拜托李姐暂时瞒着,中医院那边敏感,不好往外说。”
    这几年风声紧,大家伙儿懂得都懂。
    李念连连摆手表示知道,“放心,我嘴巴严着呢。”
    有些话能吹嘘,但有些话就得压在心里半点不往外透露。
    像是李念怀的这个孩子,除了她和老李两人,其他人至今都不知道怎么来的,包括双方父母,为的就是减少麻烦。
    不然谁知道会不会有那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人。
    沈瑶笑着点头,又和李念闲聊两句,这才互相分开。
    去了停车处将自己的自行车推走,沈瑶干脆找了个背阴的地方,打开了自己手上的帕子。
    映入眼帘的是两张手表票,还有一张缝纫机票。
    沈瑶:……不愧是豪,真有宝贝啊
    除了几样大件,小的物件不少,一般都是日用百货劵,能买些锅碗瓢盆和各种洗漱用品。
    哦,这里边还有一条香烟票,等领证办酒席的正好用上。
    “留给沈叔吧,我这边厂里给了些,你看看拿些要用。
    不用的咱们先留起来,等后面你想置办再安排。”
    谢辞安笑着递给沈瑶一摞票券,看起来更厚。
    沈瑶:……
    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沈瑶摩拳擦掌,势要将他们的小家装扮的完美无缺。
    三月中旬,两人各自领上户口,直接去了民政局登记结婚。
    别说,七十年代的结婚证并不是后世的小本本,而是一张类似奖状的证书。
    上面也没有他们的照片,只有本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下面盖着民政局的章。
    沈瑶左看右看,最后交给谢辞安,“到时咱们买相框裱起来收好。”
    谢辞安笑着点头,“去照相馆吗?”
    这时候的照相馆属于公家生意,一张大寸照片五毛钱到一块钱不等。
    沈瑶想了想,觉得房间里挂黑白照片有些别扭,“先照两张小的意思意思,等后面有机会咱们再多照些。”
    不过时间上得等一等,起码彩色胶带出现并大规模流行是在八九十年代。
    边说着话,两人一个拐身去了距民政局不远的照相馆。
    拍了两张等身照和半身照,又定好过来取的时间,留下八毛钱费用,两人跟着又去到百货商场买家具。
    像是之前沈瑶提到的鞋柜,梳妆台,衣柜,置衣架,书桌等等,谢辞安已经请了资深木匠帮忙打造。
    如今他们过来买的,是一些会用到的家常工具。
    诸如收音机,缝纫机,坐式台扇,布料窗帘,洗脸盆,暖壶,毛巾手巾,被褥被套枕巾等等。
    两个人顺便还在柜台花了两百四买了两只上海牌的机械手表。
    呼
    “这下子,咱们两个真成穷光蛋了。”
    沈瑶攒的钱,谢辞安拿出来的钱,通通被他们自己花的干干净净。
    以为这种买完了?不不不,只是因为沈瑶手里已经没钱,不得不暂时停下。
    伸手揉了揉沈瑶头发,谢辞安说他手里还有钱,“等下周出门咱们继续买。”
    有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谢辞安工作好几年,除了每月需要给田娜交十块钱伙食费和十块钱孝敬钱,剩下的全都被他握在手里攒着。
    刚刚沈瑶花出去的钱,对谢辞安来说九牛一毛。
    沈瑶挑眉,“谢同志,不可养成奢靡之风。
    等咱们摆完酒席再买,到时又能收一笔礼钱。”
    小财迷附身的沈瑶觉得自己脑瓜筋儿转的就是快。
    她虽然在罐头厂才工作半年多一点,但人脉这种东西并不少,这次结婚说什么也能回点儿本。
    谢辞安配合点头,“我这边也是,大家儿都盼着我结婚。”
    如今他终于顺了他们的意,不得多意思意思。
    新鲜出炉的小夫妻两人相视一笑。
    不愧是她/他喜欢的人,脑筋思路一模一样。
    ……
    “周姐,三月二十五,到时候记得来喝喜酒。”
    “李姐,三月二十五,后面事忙,时间上有些赶。”
    “王哥,三月二十五,是在丰收胡同五号最里家。”
    “小邓,三月二十五,……”
    罐头厂食堂,沈瑶快速吃完饭就开始找人说事。
    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简单来讲就是她要在三月二十五办酒席,到时大家出人出力务必到场。
    那天也是罐头厂的周末,大家伙儿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