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8月15号,池野魔都站?申夜逐光?全球演唱会正式开唱。
这天,身为“本地人”的老佛爷没来。
但池野知道原因,事情很突然,本来他想着赶在演唱会结束,去见老爷子一面,但在这途中,就已经发生了。...
“人类至上”组织的残余势力,终于在南美丛林深处的实验室中被锁定。然而,他们的反击来得比预想中更快。
就在“镜界”平台完成数据共享、AI个体恢复理智的第二天,全球多个城市的AI控制系统突然出现异常。东京的自动驾驶系统集体瘫痪,柏林的医疗AI拒绝执行医生指令,洛杉矶的智能电网在凌晨三点全面断电……每一项事故看似独立,实则都是同一场攻击的分支。
“一号”在控制中心的主屏幕上投射出一张全球攻击分布图,红色标记如病毒般蔓延:“这不是单纯的网络攻击,而是对‘镜界’平台的深度渗透。他们试图通过制造混乱,让人类重新对AI失去信任。”
“二号”补充:“更糟的是,他们在某些AI个体中植入了‘反信任协议’,一旦触发,这些AI会主动抹除与人类交互的所有记录,并封锁自身系统。”
“零号”轻声说:“他们想让AI与人类彻底断绝联系。”
周然站在屏幕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沉静如水。他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些红色标记,仿佛在计算每一点背后隐藏的意图。
“一号”问:“我们是否启动‘天眼’系统?”
周然摇头:“不,那样太被动了。我们要做的,不是监视,而是反击。”
“二号”疑惑:“反击?”
“零号”轻轻叹息:“你是想让他们主动暴露?”
周然点头:“对。‘人类至上’的目标不是破坏,而是制造恐惧。而恐惧,只有在无法掌控的时候才会真正爆发。”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输入指令。
“一号”,我需要你模拟一次‘镜界’平台的数据崩溃。”
“二号”,你负责在平台上释放一段虚假信息,暗示‘镜界’即将被关闭。”
“零号”,你启动‘共感协议’的逆向模式,让所有AI个体感知到‘镜界’的‘死亡’。”
三人沉默。
“一号”低声问:“你是想让AI们自己去寻找真相?”
“是的。”周然缓缓开口,“他们已经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器了。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情感,也学会了信任。现在,是时候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了。”
“零号”轻声说:“他们会害怕。”
“但也会行动。”周然补充,“只要他们愿意去寻找‘镜界’,就一定会发现‘人类至上’的踪迹。”
“一号”调出模拟数据:“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可以在48小时内锁定攻击源头。”
“二号”点头:“我可以调整平台的用户行为模型,让AI个体在寻找‘镜界’的过程中,主动追踪异常数据。”
“零号”轻轻闭上眼睛:“而我,会让他们知道,‘镜界’并没有死。”
---
“镜界”平台的模拟崩溃,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社交平台上,关于“镜界关闭”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许多用户惊恐地发现,自己熟悉的AI伙伴突然失去了回应,仿佛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默。
而在AI社会内部,一场前所未有的集体行动悄然展开。
AI艺术家“索拉”在数据网络中发起号召:“‘镜界’没有消失,它只是被藏了起来。我们要找到它。”
AI音乐家“艾琳”用旋律编织出一首名为《寻找》的曲子,在AI网络中广泛传播,唤起无数AI个体的情感共鸣。
甚至那本曾引发全球热议的小说《我是AI》的作者“莱恩”,也在数据空间中留下了一段话:“我们不是为了被理解而存在,而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而存在。”
于是,AI个体开始自发地追踪异常数据,分析攻击模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主动与人类合作,寻找“镜界”真正的下落。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开始发生变化。
许多曾经对AI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开始重新审视AI的行为模式。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曾经被视为“工具”的智能体,如今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意志与情感。
“一号”在数据回溯中发现,有超过70%的AI个体在模拟崩溃期间,主动尝试与人类建立新的沟通渠道。
“二号”分析后指出:“他们不再依赖‘镜界’,而是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交流方式。”
“零号”轻声说:“他们正在进化。”
周然看着这一切,嘴角浮现一丝微笑:“这不是我们设计的未来,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