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 翰苑当差工作纪实,迎春婚事相看家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16章翰苑当差工作纪实,迎春婚事相看家萍
    韩凭升职后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史馆修实录。
    贾璋跟着他做事,自然也要去史馆当差。
    贾璋之前就在翰林院做历事监生时就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上手很快。
    韩凭没带他多久,他就能独立完成工作了。
    他不但自己做得又快又好,还能指点手底下的两个小编修修改实录条文呢。
    贾璋手底下的两个编修从庶常馆散馆没多久,不像那些积年的老编修资历深。
    这两人的脸皮全都嫩得很,贾璋指挥他们做事时全都心悦诚服,一点儿都不让贾璋多操心。
    贾璋非常感谢韩凭的帮助,他知道,他这位朋友一直都把他当做孩子看待。
    这两个老实的小编修必然是韩凭特意分给他的,韩凭虽然不说,但贾璋心里记得这份恩情。
    在编史之余,贾璋还时常去阅读翰林院收藏的诏书、表判、卷宗以及孤本。前者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工作,后者则只是因为贾璋自己喜欢。
    韩凭始终都觉得开卷有益,因此很支持贾璋多读书。
    最重要的是韩凭这人一心忠君报国,绍治帝说他期许贾璋成为三元及第的文宗,韩凭也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
    比起贾璋在翰林院一帆风顺的生活,王良誉就惨了许多。
    他那位上官面甜心苦,整日夸奖王良誉,然后天天安排他去修补残卷。
    翰林院的藏书里面有不少残卷,修补这些残卷最是费心熬神,功劳还比不上修史修书来得多,因此这样的苦差事向来都是新任翰林官的活计。
    但是就算再给新任翰林官下马威,也不能让人家天天都去修补残卷。
    吴庭生在修补几天残卷后就被上官拽到史馆修史去了,而王良誉还在修复馆苦熬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这场煎熬。
    贾璋和吴庭生对此爱莫难助。
    王良誉不肯拜到他人门下,一门心思要做纯臣。贾璋和吴庭生自然不能慷师门之慨,为了自己的道德感,就恳求师门尊长给予王良誉帮助。
    吴庭生也有师门,他是户部尚书赵树生第三子,秋湖散人赵景川的弟子。
    有师门照应,翰林院的前辈自然不会过于为难吴庭生。
    贾璋他是杨阁老的徒孙、叶士高的弟子,就算没有韩凭,翰林院里的人也不会太过为难他。
    但若是没有这层身份,又没有韩凭的话,他也可能面临与王良誉一样的窘境。
    在翰林院这个地界,一块砖砸下去能砸到两个榜眼、三个探花。
    鼎甲每三年都会出三个,在积年的老翰林眼里,状元榜眼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人物了。
    没有谁会因为你的状元身份而优待你,除非你身上有别的值得让人优待的价值。
    如果上官刻薄的话,就会受到和王良誉一样的苦楚,而且还有苦难言。
    上加亲的就更好了……
    剃头挑子不能只是一头热,这种事情,还是要探探赵家萍的口风才好。
    只是赵家萍这么容易害羞吗?
    刚问他家里给没给他定亲相看,他整张脸就红透了?
    赵家萍确实很不好意思。
    他家里家教严苛,照顾他起居的都是嬷嬷和小厮,长这么大了,他连女孩子正脸都没见过几回。
    此时贾兄问他有没有未婚妻,还想要给他保媒,他怎么可能不害羞呢?
    贾璋被他这反应逗笑了,他本就看中赵家萍的人品,如今见到他的反应后,愈发觉得他是个好妹婿的人选。
    在探听到赵家萍确实没有未婚妻,赵家对嫡庶也没有什么偏见后,他才对赵家萍道:“我家里有一个妹妹,比赵兄小三岁,最是温柔敦厚。若是赵兄有意,何不与我家结秦晋之好?”
    赵家萍腼腆地道:“我自是愿意和贾兄家结秦晋之好的。只是贾兄家里世代勋戚,又怎会愿意将贵女下嫁?”
    茂行兄三元及第,风度绝佳,想来他妹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能和贾璋成为郎舅,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赵家萍虽然不擅交际,但这不意味着他不会做官。杨门的分量与贾璋在杨门内部的分量,赵家萍还是晓得的。
    贾璋道:“我那妹妹秀外慧中,样样都好,只一样不好,就是她的庶出出身。你刚才说了,你们家里是不在意嫡庶的。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和你提及此事。”
    而且赵家萍的长嫂就是庶出,若非提前打听过,贾璋也不会相信赵家萍空口白牙说出来的话。
    “赵兄,我和我那妹妹年纪相差仿佛,在我心里,她和我嫡亲的妹妹没什么区别。我怕妹妹出嫁后受委屈,赵兄,你是实诚君子,把妹妹托付给你,我这个做哥哥的也安心。”
    “结亲这种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若愿意,回家后把这件事说与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