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欢饮达旦会典书成,御前献书工作调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
    而绍治帝和太上皇全都换上了朝服,戴上了最庄重的冕旒,在礼官的引导下来到奉天殿升殿,又在礼官的引导下宣布翰林院和礼部可以献书了。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宋榆和礼部尚书带着众位纂修官进书于香案之上。
    在这之后,又要献表于两宫皇帝。
    这样露脸的好差事,自然是由许侍讲与贾璋这两位功劳最大的副总裁官来做。
    按功劳分好处,宋榆觉得自己这个上司还是很公平公正的。
    至于他更喜欢许侍讲和小贾修撰的事情,就不用和其他侍讲学士讲了。
    在献书典礼完成后,《大盛会典》正式面世了。
    因为太上皇和绍治帝对《大盛会典》与翰林院的工作都很满意,吏部给纂修厅的所有纂修官都记了最上等的考评。
    得知此事后,纂修官们全都喜气洋洋的。
    有了这一笔政绩,等到任期结束后,他们很可能得到升官的机会!
    他
    们这一年的辛苦总算是没白吃,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真希望自己还能遇到编纂《大盛会典》这样的好差事……
    而像许侍讲与贾璋这样功劳较大的副总裁官得到的好处就更多了。
    首先是许侍讲,因为这次编书的功劳,许侍讲获得了经筵日讲官的身份。
    以后他不但能够经常面圣,还能给皇子讲学积攒香火情。
    这样的好差事可是人人都想要的。
    贾璋只是六品的修撰,按照盛朝的潜规则,他做不了日讲官,但是他的工作内容也得到了很大的调整。
    绍治帝把他调到内阁,让他去做杨宗祯的机要中书。
    从清冷的史馆到内阁这等权要之地,在很多人眼中,贾璋这次调动与升迁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甚至还有人觉得,能去内阁那等权要之地当差,比直接升官还要好上几分呢,贾璋这次可真是靠着他修书的功劳赚翻了。
    而绍治帝把贾璋调到内阁的原因也很简单。
    杨宗祯身边的中书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按照杨宗祯的习惯,他身边的这位中书也该升官外放了。
    绍治帝希望贾璋能去杨宗祯那里好好地学一学他师祖的本事,这也算是他这个做皇帝的为国储才了。
    杨宗祯和张泰维,不就是太上皇专门为新君培养的辅政大臣吗?
    绍治帝觉得,太上皇的先进经验还是很值得学习一下的。
    除此之外,他听陆英说过,贾璋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就去内阁做过杨宗祯的临时中书,而且还做得很不错。
    把贾璋送到杨宗祯身边做事,贾璋会感谢他,杨宗祯更会感谢他。
    绍治帝就不信,杨宗祯会不想亲自教导他们杨门杰出的后辈,从而避免杨门内部发生青黄不接以至难以为继的情况……
    只需一份赏赐,就能收获两份臣子的感谢。
    绍治帝很喜欢这种惠而不费的做法。
    第145章机要中书内阁坐堂,桃花香海会试在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